半夜时分,就连厄尔布尔士山中脊以北的雨势也消停了,雅尼斯等人连夜赶了回来。
尚可孤的帐篷里,雅尼斯摊开了一张一尺见方的白纸,上面是他用炭笔画的地图。
“都尉,这是加尔兰,是山南最接近南面大荒漠的一小片森林,里面有河流、军堡,不过那里的森林由于砍伐过甚,只有稀稀拉拉一些,这次大雨山北完全无事,雨势小得多的山南却出现了意外”
“加尔兰的军堡原本是用木头扎就的,我等抵达时却塌了,显然是因为大水浸泡导致地基松软所致,军堡里的人也没了踪影”
“我等在这片森林的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在军堡的东侧不远处就是一处荒漠峡谷,峡谷里有一条河,平时时断时续,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眼下自然河水充盈”
“这条河叫德尔玛德里赫,其中间西岸也有一处军堡,里面人头攒动,显然加尔兰军堡的人也到了那里,一旦厄尔布尔士山下了大雨,在波斯人眼里,山道时绝对不能通行的”
“就算雨停了,由于路基松软、湿滑,也不适合大军通行,故此,他们并没有安排侦骑一路查看”
“德尔玛德里赫原本是祆教一个分支,也就是笃信最原始的密特拉教派的创始人,他当时悟道的地点就是在那处荒漠峡谷中,那里也是整个波斯唯一还正大光明信仰密特拉教的地方”
“大食教会允许这种情形出现?”
“是的,因为所有信仰密特拉教的人都是士兵,还是世袭的士兵,其首领一般也会采用德尔玛德里赫的名字,称为第几世,他们往往在军堡附近种植粮食,在山中打猎作为生活来源”
“平时除了军事训练,便是修习密特拉教的教义了,他们有一个好处,就是完全以自我修炼为主,不与世俗政权起纠纷,于是,无论是在以前的波斯帝国,还是在当下的大食帝国,他们都能与当权者相安无事”
“于是,当权者也不会平白得罪他们,还授予他们的首领为军堡的堡主,协助当权者守卫领土”
“这样的人肯定不多,全部在厄尔布尔士山两侧,位于陀拔思单的密特拉教教徒由于对我国存在疑虑,都跟着拓跋鲁去了阿什哈巴德,但在山南,那处荒漠、草原、森林的交错地带,几乎每一个山口附近都有他们的军堡”
“而萨里以南,沙布尔与塞姆南之间的军堡就是他们的总坛所在,其原来的教主叫贾巴尔,得罪了大食人,据说眼下到了回鹘汗国成了摩尼教的大国师,但该教的核心是军事领袖,其职位名称就叫德尔玛德里赫”
“既然是总坛所在,那里的人最多,约莫三百人,都是附近世袭的士兵教徒,他们也有战马,拥有完整的训练方法和武器,由于长时间训练,战力也很强,但由于人数太少,并且与当权者相安无事,还没有人见过他们的战斗”
“对了,密特拉教崇信金牛,他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金色的牛头盔,厚实的露出胳膊的牛皮甲,武器是短剑和盾牌,也有长矛,但还是以短剑和盾牌为主,另外还以标枪为远程武器,据说与罗马人很像,也有人说罗马人是从密特拉教那里学过去的”
“加尔兰军堡自然是大食人占据着,一直以来,政府军与密特拉教的军堡各不干涉,有外敌时才会一致对外,但眼下由于加尔兰军堡毁坏,政府军去了德尔玛德里赫,这在以往是罕见的,也不知双方相处的如何......”
“先不管了,将加尔兰堡占下来再说”
“是”
......
就在尚可孤的山地营艰难地朝着加尔兰堡进发时,在德尔玛德里赫堡,雨后的晴天并没有冲散这里的阴霾。
与黑衣大食一模一样,密特拉教的信徒都着黑衣,这一世的军事首领叫德尔玛德里赫.塞拉桑.阿里夫,前面是他的职位,后面则大有讲究。
与祆教一样,密特拉教也认为三千年一个轮回,而今年则属于三千年轮回的最后一个百年,也就是说,在这个百年里,光明最终战胜黑暗。
于是,在这个百年的德尔玛德里赫都以“第三千”为名,在波斯语里,就是塞拉桑.阿里夫。
简便起见,我们以“塞拉桑”称呼他。
其实对于密特拉教的信徒来说,是祆教徒抑或大食教徒执政对他们分别并不大,在以前的波斯帝国,他们也是异教徒,不过由于人数实在太少,加上也能服从国王管辖,当权者默认了他们的存在。
到了黑衣大食时代,哈里发虽然继承了这一传统,不过大食教的侵略性就远非祆教所能比,若是信奉大食教的士兵与密特拉教徒分驻两处自然相安无事,但眼下大食士兵由于加尔兰堡坍塌退到了德尔玛堡就不同了。
对于长期修炼教义的密特拉教徒来说,除了他们自己,其他任何人都是敌人(黑暗),而对于大食士兵来说,自己的政权居然能够容忍这样一个拥有武装的异教徒存在也是相当诧异。
于是,雨后初晴的德尔玛堡的情势相当微妙。
而被加赭瓦尔委派到这里驻守的还是一个突厥人,对于密特拉教来历、影响的感受远没有呼罗珊人深厚,便更加剧了微妙的形势。
阿卜杜拉,是这位突厥人的大食姓名,几乎所有异教徒皈依大食教后都会取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的原本意思就是“真.主的仆从”。
阿卜杜拉是以前西突厥委派到河中担任监军的贵族后裔,西突厥式微后迁徙到波斯境内,由于军事特长受到了大食人的重用。
阿卜杜拉手下也有三百人,作为五万骑兵的一部分,他们实际上是当做步军来使用的,突厥人擅长骑兵的传统并没有沿袭到阿卜杜拉身上,但能被加赭瓦尔划到五万常备军里,说明阿卜杜拉这三百人的战力也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