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应约而战(2 / 2)

孙秀荣让孙孝恪镇守马市,自己带着史泰染缅的五百亲卫营来到了高庭晖镇守的杂市。

高庭晖,只比孙秀荣小“伟光正”李光弼的一个可笑的注脚,但来到碎叶军后,在碎叶军训练下,以及操典的加持下,他已经从一个猛将渐渐蜕变成名将了。

笔者曾说过,但凡中人之姿的将领,在碎叶军里只要大致按照操典行事,至少不会打大败仗,何况高庭晖这位高欢的后裔?

在眼下孙秀荣带过来的几个将领里,单论武勇,非高庭晖莫属,他的实力还在白孝德之上,有这样的将领存在,必然会影响他所统属的部队。

面对着史思明的精锐,用高庭晖自然比孙孝恪更为合适。

孙秀荣的亲卫营到来后,高庭晖的博格拉营实际上已经是是一个六千人的大营了。

六千人,依着碎叶军的实力,就无须出动孙孝恪的博格达营,也能很好地震慑对面的史思明部。

以前,高庭晖的武器是一杆大铁枪,一把短戟是他的辅助武器,眼下他的大铁枪早就改成了枪杆同样是铁质的虎枪,他那把短戟际上是不亚于铁锏、铁鞭这样重武器的存在!

前面说过,五千五百人的大营里面军种构成是:

两千五百骑兵,两千五百骑马步军,五百炮兵。

虽然有约定,不过顾及到马市的碎叶军,史思明还是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将一万精锐里最厉害的六千人挑了出来准备与博格拉营正面对决,剩余的四千人则监视着北面。

而高庭晖的博格拉营加上孙秀荣的亲卫营除了五百炮兵、五百轻步兵则全体出战!

随着孙秀荣的到来,出战的骑兵变成了三千人,步军则还是两千人。

当然了,孙秀荣并不仅仅是为了观战那么简单。

以往的时候,他的亲卫营都是一人双骑,除了携带粮草、军械,主要的还是携带铠甲!

两套起着不同作用的铠甲!

除了一套碎叶军都有的棉甲,还有一套从未出现过的铠甲!

而战马也是两种类型,一种自然是以轻骑为主的,另外一种则是在昭武州专门培育的高头大马!

那是一种将大宛马、焉耆马以及吐火罗马杂交而成的高头大马,时至今日,也只有孙秀荣的亲卫营、博格达营博格拉营天山营三个重骑营一共两千人配置了这样的战马,而轻骑所使用的的战马则还是焉耆马与黄骠马杂交而得。

当然了,作为重骑兵,就算是棉甲,其甲片也会比普通甲片更宽一些,也更厚一些,,防护能力自然更强一些,同样用铜钉钉牢。

甲胄总重三十斤,这也就是碎叶军眼下冶炼技术达到了一个不错的高度,同样的防护强度若是放在唐宋之际,那至少需要五十斤,就只能用在步军身上了。

头盔连着同样镶嵌了甲片的顿项(作为深处高寒之地的骑兵,顿项就不能像欧洲人那样用锁子甲了,否则到了冬季就会与脖子粘连在一起再也不会分开),不是以前的宽檐模样,而是唐军头盔模样,两侧紧紧贴着面颊,与唐军不同的是,里面设有减缓钝器击打的装置。

带有面罩,平时面罩搁在头盔顶部,战时拉下来即可,拉下来后整个面部只露出一对眼睛!

当然了,既然是真正的重骑兵,战马也是全身包裹在用细小甲片缀连而成的棉甲里,其中其头部、脖子、胸部的甲片最厚,腹部、尾部逐次递减。

战马的四肢也裹有分量最轻的棉甲。

战马所用的棉甲自然不可能弄得像骑兵那样厚实,也就是寻常骑兵棉甲的配置,这样的甲胄装配在平均肩高高达五尺的战马身上后,重量高达四十斤,加上骑兵的,总重七十斤。

再加上骑兵、武器的分量,一匹这样的战马需要驼载超过两百斤重的东西疾驰、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他起的作用就是一一锤定音!

既然沉重,就不可能持久,但防护力那是非常可观的,这几年孙秀荣试过,在这样的战马奔驰时,可以抵挡住陌刀的攻击,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的并不是甲片,而是棉片!

棉片既坚韧,又能起到缓冲作用!

这才是关键。

这样的骑兵显然不能一下就展示在敌人面前,按照此时大战的常规做法,以精锐步军为中坚,两侧则是骑兵,骑兵自然是为了侧击、迂回作战用的,史思明的部队就是这样布置的。

为了提防突然马市过来的碎叶军,史思明将原本分开的五千骑兵、五千步军揉在了一起,以六千步骑对着杂市的碎叶军,四千步骑监视马市。

而对着杂市的六千步骑里,他就是以三千步军居中,两侧各护着一千五百骑兵,一千五百骑兵中,五百重骑兵居前,一千轻骑兵(相对)靠后。

而史思明最大的依仗就是两千陌刀兵,这股力量放在这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股极为强悍的力量。

需要知晓的是,时下的大唐并不是只安西军有陌刀兵,其它边镇都有,其中还以范阳、平卢、河东三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