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光明使者(2)石国公主(1 / 2)

石国,最北面有白水城(奇姆肯特),最南面有吉扎克,东面与俱战提(后世苦盏),中间有眼下中亚最大的城堡柘折城(塔什干),国土南北长约六百里,东西宽约三百里,境内农田、牧场、山地都有,其与费尔干纳盆地相隔的山上富产矿物,故此还能冶炼铜铁,还是此时出产瑟瑟石最多的国家,自然也是最富的国家。

这样的大国,自然是不会一下投靠某个国家的,历史上若是没有高仙芝逼反他,石国完全可能在大食、大唐之间保持独立更长的时间。

石国国王莫贺咄也是这么想的。

就在去年,莫贺咄被大唐封为顺义王,也被大食承认为石国国王,兼任石国总督,每年象征性到呼罗珊缴纳一些物品而已。

由于石国富产瑟瑟石,实际上莫贺咄每年只需要给呼罗珊总督上缴一袋五十枚瑟瑟石就行了,如此优厚条件莫贺咄自然愿意。

至于去大唐,更是优厚了,石国每年派往大唐的朝贡商队带着的包括瑟瑟石在内的货品自然远比去呼罗珊多,但他们得到的远远比带去的多。

这样的朝贡是石国上下所渴望的,每年可赚取五倍以上的利润。

莫贺咄,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石国贵族后代,西突厥强盛时期,也在石国派遣了俟利发,实际上就是石国总督,大约百年前,阿史那氏的俟利发迎娶了石国公主,最后,在一场“大火”中,石国王族全家葬身于火海,俟利发的后代反而成了最接近其血统的家族。

于是,在几十年前,石国国王的世系变更了,实际上是阿史那氏的后代。

当然了,新国王上任后,为了迎合石国国民,自然取了石国名字,信仰了祆教。

这个背景,大唐自然知晓,像石国这样的披着昭武石姓的突厥王族后裔也是为大唐所忌惮的,故此,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被高仙芝逼反了,其都城也被唐军洗劫一空,但李隆基并没有怪罪高仙芝,还不断给其加官进爵。

中亚其它诸国,情形大致类似石国,不过史国倒是一个例外,由于山川阻隔,西突厥的脚步并没有深入到他们那里,于是他们依旧保持着粟特人的王族传承。

当然了,几十年过去后,在强大的本土惯性下,这些后来的西突厥王族后裔早就被粟特人高度同化了。

若是没有怛逻斯都督府的存在,见到纳斯尔大军入侵后,莫贺咄肯定会向安国、康国一样投降的,但有了怛逻斯都督府,他就不会这么考虑了。

柘折城(塔什干),位于珍珠河支流柘折河(后世奇尔奇克河)西岸,方圆约莫八里,城墙由石头垒成,但只有一丈高,城内有军民两万户,是当下中亚最大的城市。

在城市的正中,是一座全部由磨制整齐的条石垒成的内城,方圆约莫两里,包括围墙在内的整个建筑群通体呈白色,建筑风格也深受波斯影响,石国上下都称之为“白城”。

白城里有花园,有泉水,有军营,有装饰的美轮美奂的王宫。

花园是围绕着原本就有的一座小山建成的,小山有一股清泉从半山腰沁出,泉水常年微弱,流到山下后,原本是一个深潭,如今被石国国王改造成了花园的一部分。

泉眼附近却是按照大唐亭子模样修建的一歇息处,上面还有前任安西都护董宝亮所题的“归义亭”字样。

眼下正值深冬,石国也是一片萧索,按说半山腰的归义亭应该无人来自玩赏才是,不过此时却有两人正在上面说话。

一男一女。

男的就是当下的石国王子,王位继承人顺为第一的那俱车鼻施,女的则是他的妹妹,年仅十五岁的金丝凯亚。

石国国王莫贺咄妻妾众多,这两人的母亲却是来自汉地的粟特人,也就是在大隋年间就娶了汉人女子并一直定居在长安,并在大隋当上官员的粟特人后裔。

几代混血之后,两人的母亲实际上已经完全是汉人模样了,不过反映在兄妹二人的容貌上却是大相径庭,哥哥那俱车鼻施完全是胡人模样,而妹妹金丝凯亚却是一幅典型的汉人模样。

当然了,白皙的皮肤、高耸的鼻梁依旧残留着粟特人的痕迹。

因此,莫贺咄也对两人施行了完全不同的教育,对于那俱车鼻施自然进行了一整套粟特贵族的教育,而对于金丝凯亚却实施了唐人的教育,不过到最后却事与愿违,金丝凯亚却成了一个虔诚的祆教徒。

金丝凯亚的全名叫“阿尔塔特.金丝凯亚”,前面那个词实际上就是水神,是祆教几大光明神之一,后面才是她父王起的名字。

能够拥有这样的名字,来历肯定不简单。

眼下,虽然只是面对自己的妹妹,但那俱车鼻施并没有颐指气使,反而对她似乎十分尊敬。

金丝凯亚坐在一张垫了软垫的石凳上,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自己的哥哥在极力地说着什么。

“……”

“……”

“妹妹,只有你能够说服父王,让其派兵跟着唐军一起南下”

说了半天,这次句话才是重点。

问题来了,身为大王子,为何不亲自向莫贺咄请求,而要退而求其次恳求自己的妹妹出马?

对于这一切,金丝凯亚似乎也司空见惯,刚才在听自己哥哥诉说时,他并没有请他一起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