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福领着朱允熥,身后跟着蒋瓛行至黄子澄身边的时候,黄子澄正准备登船。
“黄编修,好些日子不见了,别来无恙啊。”朱大福喊道。
对黄子澄的行踪,朱大福一直都知道,但自从在白莲教见过一面之后, 朱大福就未曾与黄子澄实实在在见过面了。
听到朱大福的声音,见到船下的朱允熥以及蒋瓛后,黄子澄扭头走了下来。
这个时候要的就是一个底气,若黄子澄自顾自上了船,连与朱大福面对面辩论几句都不敢,那可就更输的一败涂地了。
下了船, 黄子澄竟是扯着笑行了礼,道:“谢吴王来送臣。”
这厮倒是挺会混淆话题, 他是来送他的吗?明明是来看他笑话的好吗?
朱大福摆摆手,道:“那是应该的,黄编修给某安排了不少磨炼,若非黄编修不断催促,某又如何有今日的成就。”
话说到此,朱大福无非就是告诉黄子澄,他所使的那些绊子非但没击垮朱大福,还让他在挫折中越战越勇。
黄子澄嘴角抽搐,自是没办法承认他对朱大福所做的那些事情。
承认了这些事情,只能让他身上的罪名更严重。
“黄先生一直对倭国之业不甚赞成,这次携家带口子的过去记得帮某更正一下。”
到了倭国,黄子澄可得意不起来了,他所做凡有不当之处,那影响的了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这些家眷势必是要被牵连的。
当然,历史当中方孝孺宁愿被杀十族都不愿帮朱棣写即位的诏书,不排除黄子澄也有这个魄力,宁愿舍弃自己家眷也要帮着朱允炆顺利即位。
朱大福凑近黄子澄笑嘻嘻地道:“先生以为二太孙可堪为先生心中的大才, 还是先生可堪为二太孙的良师贤臣?”
若按历史来分析,无论是朱允炆还是黄子澄,不仅把对方看得太重也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事实证明,他们都不足以挑起重担来。
朱大福此言,让黄子澄稍微有些发愣。
朱大福则最后又留下了致命的一击,道:“二太孙和三太孙同为黄先生的学生,黄先生难道就没发现三太孙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要强于二太孙的,难道说黄先生教授学生并非是因材施教的,索所看的只是学生本身的地位?”
黄子澄的确是有这个心思的,在他被选给朱允炆和朱大福授课的时候,吕氏已是正妃了,朱允炆虽没被明确表态,但即位储君的机会是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是要全力培养朱允炆了。
至于朱允熥嘛,他本身就有些内向,黄子澄从未关切过朱允熥本身的学习情况如何,利用朱允熥抬举朱允炆之事他反倒是没少做。
朱大福与黄子澄说这些的时候一直与黄子澄贴合的很近,朱允熥也没想打听朱大福与黄子澄说了些什么,一直离的很远也完全没注意听。
因而朱大福与黄子澄说了什么他完全不知道,他唯一所能看到的也不过是黄子澄脸上不断变化的表情。
不知朱大福与黄子澄说了什么,黄子澄看在他脸上的眼神都有些躲闪。
明明是自己最看不起的学生,现在摇身一变却要押解于他,这让一贯骄傲的黄子澄心里如何能受得了。
朱大福却依旧不放过,微微笑着道:“黄先生若是不信任我的话,来日方长的很,有的是时间人重新去观察三太孙,看到三太孙身上的优点,黄先生说不准会后悔,不过好在还不晚,往后有的是机会让黄先生改过自新。”
就朱大福说的这些,足以让黄子澄心里憋屈了。
一些话朱允熥不想找黄子澄发泄,那就由他来完成,朱允熥帮了他这么多忙,他总不能连这些事情都不能帮助朱允熥去完成。
更何况,类似于这些打脸的事情他一向都是很热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