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福的身份还不能现在就摆出来,所以很多事情只能是由朱允熥代劳了。
早朝上,当朱元璋的旨意下达后,很多朝臣是有些发懵的。
毕竟朱大福回京的消息不少人都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朱大福回京,也很难猜出朱大福是怎么布局的。
“陛下,听闻倭国大内义弘也遣使者进京了,是否把他们也招过来看看他们能拿出什么,也好从中权衡看是到底该与谁合作?”
双方都来了,把两方的人马安排到一处,以此来做谈判,看看谁带给大明的好处多,这倒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办法。
但那是基于,大明对倭国的情况两眼一抹黑。
现在大明对倭国的情况已有了布局,还怎会拘泥在谈判桌前。
一些事情朱大福没办法解释,也没必要解释。
“让你们出谋划策的时候你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让你们说了,你们倒是话还挺多,咱旨意定了,就这么决定了,谁若说三道四就是抗旨不遵。”
朱元璋心情好,不愿与大臣们计较,若搁往日,敢在这个时候旨意朱元璋的旨意,屁股非得被打开花。
朱允炆和黄子澄相视一眼,目送着朱元璋离开。
在朱元璋离开之后,朱允炆和黄子澄出了奉天殿,问道:“先生,皇爷爷为何突然之间让朱允熥做这个特使了?”
朱允熥与朱允炆有直接竞争关系,朱允炆可不希望朱允熥能干成什么事情来。
朱允熥虽改变了许多,但从未被朱元璋单独安排什么重任,突然间安排了这么大的事情,让朱允炆心中七上八下的。
具体的情况黄子澄并不知道,他能说出什么来。
想了片刻,开口道:“之前陛下对和亲之策也算默认了,大内义弘使者来了之后突然间就改变了想法,以臣之间问题还是出在了大内义弘的使者之上,想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还需从中做些调查才是。”
朱允炆担心做的太过露出马脚,很多事情不得不小心翼翼,这也就导致很多事情探查的不够及时。
黄子澄开口后,朱允炆道:“那学生安排人去看看情况。”
朱允熥做特使他无力改变,但总得知道缘由吧。
...
就在朱允炆查看消息的时候,朱允熥已拿了朱元璋的旨意见了朱大福。
朱元璋的旨意说的很明白,封朱允熥为特使,可便宜行事。
这也就意味着,朱允熥不管怎样做都不会被治罪。
而朱允熥也得搞清楚朱大福的意思,如此才不会被破坏了朱大福的谋划。
听了朱允熥的意思,朱大福笑了笑,道:“老吴办事的效率一如既往的快,这事儿其实很简单,他们双方本就已有矛盾了,你只需把这矛盾无限制扩大,让他们自相残杀,之后再出一把力,这事儿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至于出兵倭国也不必着急,等上些时间再说出兵倭国的事情,毕竟粮草什么的都需要准备。”
大致思路已经有了,至于怎么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那就靠朱允熥了。
朱允熥若是连这些事情都解决不了,去了倭国那还能行?
朱允熥确定了朱大福的布局,倒是也没推脱,直接道:“行吧,三天之内保证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