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三太孙会帮忙(2 / 2)

当然,也有想了解此番乡试士子的水平,以及结交些人脉。

毕竟,一旦通过乡试,那就有做官的机会了。

能知晓,你现在的同窗昔日会走到哪个位置?

无论是兴明日报内容质量,还是兴明日报印刷的宋体字,都受到了士子们的强烈追捧。

不少人不仅读报,还学着书写印刷的宋体走。

这种字体能粗能细,端正庄严。

在乡试之前,若能书写出来,定能为自己加分不少的。

每日售罄之后,各士子依旧会跑到报馆门口询问是否还有。

因买不到报纸的士子很多,加印的呼声自然也就很高。

说的士子多了,朱大福也便决定从即日起每日报纸米日加印五千份。

另外,昔日的那些旧报,有需要的人也可订购。

底稿都还在,加印一下倒也可以。

若他们抓肝挠心的,只想着往期的那些报纸,没心情看书。

因此影响了他的发挥,那他不成了罪人了?

因兴明日报,收士子们的文章。

随着进京参加乡试的士子多了之后,投稿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了。

单靠解缙每日下值审稿已完全审不过来了。

没办法,朱大福只能是一整日待在报馆,负责审稿。

乡试之后便是会试。

乡试结束,参加会试的士子也要开始陆续进京了。

到时候,投稿的文章只会更多。

朱大福揉着发胀的脖子,有些发愁。

这若一直审下去,他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解学士,你若有相熟的同僚,不妨喊过来,一块帮帮忙,刚靠我们两个审,这也太难了。”

解缙独来独往,认识的人也不多。

让他做这个事情可还真有些为难他了。

解缙道:“这事情没什么好处,怕没什么人愿意做。”

算了,像解缙这般的免费劳力是不好找的。

“这批士子文章如何?”解缙问道。

解缙好歹也是参加过科举的,对这个事情要应该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还可以吧,说实话,江浙之地的士子比北方的还真要强上不少,两者放于一块,高低上下立马就能分辨出来了。”

大明建国后的第一场科举,便出了录取者既为南方,北方士子没一个。

最后,还是马皇后建议,再开一场专考北方士子。

如此无论优劣,录取的肯定都是北方士子了。

好像是前后呼应,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又出现一次。

所录取者皆为江浙闵南方士子,北方士子没有一个。

朱元璋命翰林重考卷。

这次没有了马皇后,涉案之人自也没有那么好运。

维持原卷翰林学士张信弃市处死,主考刘三吾戍边。

其实这个事情真不怪那些阅卷之人和主考。

南方富庶,多请名师教导自家子弟。

北方贫穷,读得起书的人都少之又少,又从哪里如请名师?

南北方考生本就存有差距。

所有的考卷都要糊名一起批阅,完全是按照优劣来的。

同期北方士子若是更差,考不中也是人之常情。

可偏偏,都城在南方,皇帝也是南方人,北方士子考不中,难道连同北方也一并不要了?

解缙所言是实话,这道理包括朱元璋自己都清楚。

“是不错,京师下辖,名家也多,受到的熏陶自然也就多,只可惜录取名额有限,竞争也会更为激烈。”

这些南方士子若去北方参加乡试,最差的中个头名怕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