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也开报馆(2 / 2)

朱大福做了这么多,朱元璋再不做些什么,更不好意思了。

朱元璋开口,朱大福想了想,道:“别说,我还真有个事情想找你帮忙。”

报纸开始发行的时候,就曾承诺过要发布时政大事,到现在都美俄能成型。

也该尝试着,把这事儿落实一下了。

朱大福简单介绍后,又道:“就是相当于邸报,只不过邸报是给各衙门,而刊登于报纸上则是通告百姓的。”

看着朱元璋没那么排斥,朱大福继续道:“做这栏目的关键,是要让普通百姓了解朝廷的动向,比如说京中多了很多流民,是关中大旱了,而朝廷各衙门对此处理决定是什么。

朝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或许是没必要告知百姓这些。

但不告知,百姓就会去胡乱猜测,猜测多了,只会让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

另外,此次救灾各衙门出力多少,无论尽力与否,都会被刊出来。

说白了,负责刊登的我叫他记者,其实也就是类似于都察院御史。

御史监察百官对皇帝负责,而记者不仅监察百官,还会监察富商百姓,负责通报各处善与不善,以及各种奇闻异事,但不管什么事情需要的是一个实时性,要如实报到,要第一时间报到。

总不能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报纸还去报到,那可就黄花菜都凉了。”

朱大福介绍的详细明白,朱元璋和解缙倒也听明白了。

“比如,比如说有衙门行出不法之事,会如何?”解缙问道。

这是关键。

好的一面报出来没问题,那坏的一面呢。

“不惧任何压力,包括来自于,如实报道。”朱大福道。

作为天下第一份报纸,若连这都不敢报道,那还不如不做。

“记者只对正义,良善负责,不惧权贵,不惧金钱。”朱大福道。

“这其实是个好事,把毒瘤暴露在阳光之下,让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再没有藏身之地。”

好是好,就看皇帝老爷子那里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不管如何,既是报纸,总得有新闻的。

朝廷那里不同意,那他也只能走民间路线,从民间汲取新闻了。

该说的都说完,解缙把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没想到,朱元璋也只是简单做了一些考虑,便直接一拍手,道:“行,咱应了。”

话说完,又改口道:“咱是说,咱去与皇帝老爷子那里说。”

***

朱元璋回宫后,便得意洋洋通告了宋体书写人的真实身份。

一并还说,朱大福要送各衙门一套模板。

...

东宫。

朱允炆把临摹的宋体字撕了个粉碎。

吕氏正巧送水过来,看到不高兴的朱允炆,问道:“这是怎么了?”

在吕氏跟前,朱允炆也没什么秘密,回道:“娘,你知道吗?写宋体字那人竟是朱大福。”

对之,吕氏也有些吃惊。

按理来讲,他出身乡野,应不识字才是。

这怎么识字不说,竟还有这么高的学识了?

“娘,你说那朱大福会不会是皇爷爷把他寄养宫外,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做底牌的。”

对此,吕氏也是怀疑过的。

但经多方考量,也终是否认掉的。

“若是你皇爷爷寄养,不可能到现在才联系到,行了,别瞎想了,你在明,他在暗,你怎么着都比他抢占不少先机的。”

...

次日,黄子澄急冲冲找到了朱允炆。

他也没想到,朱大福竟写出了宋体字。

现在,士子们知晓写出宋体字的乃是朱大福。

对朱大福趋之若鹜。

就连大福酒楼客流量都比往日多了好几倍。

好多人甚至说,吃了朱大福做的饭,就能写出宋体字来。

“二太孙,朱大福在士子当中的威望节节升高,他现虽不是皇孙身份,但一旦暴露,追随者怕是会更多,现在陛下那里已同意朱大福派遣什么记者来衙门搞什么采访了。

说明,陛下本身是对报纸赞成的,不行的话,你也弄个报纸,与那朱大福竞争上一番?”

虽是跟在了朱大福后面,但该尝试还是得尝试的。

不然,只能是越落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