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通牒(2 / 2)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5127 字 2022-09-26

只是吴三桂也想不到,这朱以海会这么勐,短短几年就收复两京,将鞑子驱出关外,这完全打破了他曾经封镇云南,以及后来想割据关陇的美好幻想。

到现在这个地步,他其实也没多少讨价还价余地,可吴三桂终究年轻,才三十多岁的他,又哪舍得交出陕甘,甚至交出兵权呢?

不到最后一步,总还存几分幻想。

“既然尼堪等拼死顽抗,不如朝廷派兵入关协剿?”朱以海笑着道。

吴三辅赶紧回答,“家兄说关中残破,缺粮少饷,难以供应更多兵马。如今尼堪虽欲鱼死网破,但家兄与关中将士们拼命围困,暂时还能守的住。”

朱以海呵呵一笑。

“朕也不能袖手旁观,既然吴三桂暂不需朝廷出兵援剿,那朝廷便支援些粮草吧,朕派陕甘总督虞大复从汉中前往长安,并从各地调拔钱粮入关中支援。

吴三桂就专心围剿尼堪,负责军事好了,民政税赋这些,便由总督虞大复等文官负责。”

“让他安心打仗,粮草、军饷,朕让虞大复负责兼理。”

朱以海轻飘飘几句话,顺势还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正式要派官进入关中,接管民政税赋事务。

吴三辅无法当面拒绝,他已经拒绝了皇帝出兵入关中的要求,皇帝也收回了,现在再拒绝皇帝派总督去负责行政兼理粮饷,这就说不过去。

本来吴三桂能这个时候让他带儿子来京,也是无奈之举,形势比人强,没有多少本钱了。

特别是山西河北被明军收复后,尼堪他们彻底的被困在蓝武道山里了,现在成了困兽,吴三桂既不愿意跟他们硬拼,甚至想收编他们,但尼堪他们哪愿意。可他们又无处可去,吴三桂也只得守住蓝田关,跟尼堪他们对拼。

“朕再给吴三桂半年时间,若是半年还不能解决尼堪等残军,到时朝廷出兵。”

朱以海定下一个时间表。

也是给吴三桂最后一点考虑的时间,若是半年内,他还不能真正归附,那等待他的不会是好结果。

吴三辅这次入京,又送黄金又送人质,也是还想讨价还价,吴三桂希望皇帝让他带兵去云南,广西也行,他愿意去镇守边疆,其实就是还想要一块独立地盘。

想当一个割据藩镇。

可朱以海怎么可能答应。

想当初李自成招抚吴三桂,开出的条件是给吴襄和吴三桂父子两个侯爵爵位,再赏赐吴三桂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锦缎一千匹,另赏关宁军白银四万两为犒赏,投诚后,再一次补发四个月口粮。

吴三桂向多尔衮投降,提了三个条件。一是要清军打败李自成后,帮忙找崇祯三个儿子,然后让他们在南京重建大明。第二是要求打败李自成后,双方以黄河为界,互不侵犯,其三是希望清军入关后不要侵犯大明陵寝。

其实这三个条件,也暴露了吴三桂的狼子野心,他提的这三个条件,已经是以中原代表自居,所谓在南京拥崇祯之子重建朝廷,就算清廷真的答应,甚至同意划江而治,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吴三桂立崇祯之子为傀儡,成为中原实际控制者,以后图谋篡位。

多尔衮倒是痛快的答应了下来,然后转头对他也提了一个条件,让他与部下剃发。

表面理由是中原汉人都是一样的,说打起仗来,到时吴三桂部下和李自成部下都是一样的不好区分。

但真正目的大家心知肚明,最后山海关大战时,多尔衮还故意摆吴三桂一道,故意坐山观虎斗,让吴三桂跟李自成拼的两败俱伤时他才出兵。

此战后,吴三桂的那点算计也就再无用处,实力大伤的他又剃了头发,谁还再把他当成汉人?

此后也只能任由清军驱使。

“朕希望吴三桂能够早日平灭尼堪等,早点凯旋。下半年,朕便会迁都北京,到时朕在北京恭迎他凯旋,朕先加他少保兼太子太保,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等他凯旋还朝,便履任新职。”

不管是吴三桂想去云南,还是广西,甚至是继续镇守关陇,朱以海都已经明确的告诉吴三辅,让他回去转告吴三桂,这不可能。

他若能识时务,那么最好的结果但是回京恩养,当然若是表现的好,将来也可能跟土国宝马国柱等那些降而复归的将领一样仍任要职,但关宁军这支人马,是不可能再维持保留的。

现在皇帝给吴三桂半年时间考虑。

这个问题,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吴三桂若能识时务,仍不失高官厚禄,仍然可以继续做个国公,他麾下的那些关宁军将领,也一样还能维持官爵。

吴三辅叔侄谢恩退下。

“陛下何必对他们如何客气,吴三桂忘恩负义之徒,人人得而诛之。”次辅王之仁直言。

“先礼后兵,若是吴三桂能识时务,也能免一场刀兵之祸,给关中保留几分元气。这些年,乱战太多,自己打自己也没什么意思。”朱以海直言。

“留些力气北伐建虏吧。”

吴三桂这种人确实有罪,但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此时他手底下还有五六万人马,逼急了糜烂地方,实在划不来。

“吴三桂能受召入朝吗?”

“吴三桂别看名气挺大,一手大刀使的很好,但这人骨子里却软的很,总是喜欢权衡利弊,这种人缺少血性,如今这般大势下,他既然一再的妥协退让,那就根本站不起来,只要朝廷再施施压,他最后也只能受召入朝,是绝没勇气反叛的。”

骨子里就是个喜欢算计的商人,这种人朱以海根本不担心他不降,只要让他无处可退后,便只能乖乖束手就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