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三王摄政八王辅(2 / 2)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7056 字 2022-03-04

谷蠁  代善家出了三个****,但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虽是他孙子,可当年勒克德浑大哥谋拥立多尔衮被代善亲自弄死,勒克德浑也因此被开除宗籍贬为豪格奴隶,最后还是多尔衮摄政后才把他恢复宗室身份并赐爵位,所以他其实跟爷爷代善早反目成仇,是多尔衮的人。

十一位****,基本上是两大阵营的。

多尔衮一母同胞三兄弟,加上勒克德浑这个侄孙儿,还有依附他的侄子博洛和尼堪两兄弟,他们这边占了六人。

而济尔哈朗、代善这堂兄弟俩,带着侄子豪格、硕塞,以及代善长孙罗洛浑五人是一边的。

代善与济尔哈朗、多尔衮共同摄政。

多铎、阿济格、博洛、尼堪、豪格、硕塞、罗洛浑、勒克德浑,俱加辅政大臣。

很明显,昨天在太后和小皇帝那里的闭门会议,必然是一场唇刀舌剑的利益之争,最最终双方达成了利益交换。

从这次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结果来看,多尔衮昨天妥协退让了许多。

本来入关后,他已经通过南征,让两个胞兄弟领兵,把军队握在他们兄弟手中,还独揽了灭顺平明大功,多尔衮把二哥代善赶回家养老,让原本排名在他之前的摄政王济尔哈朗也只能屈居他之下。

更别说多尔衮还借机收了亲王贝勒管理部务的这项大权,逐渐的把朝廷大权都揽到了自己手上。

可谁知道局势突然就急转直下,这让济尔哈朗等反对者有了翻身机会,多尔衮面对逼宫,也只得主动妥协退让。

代善也成了摄政王,又新加了八位辅政大臣。

这相当于以后不再是多尔衮说了算,而是重大军国要务,得由三位摄政王共同主持,八位辅政大臣共同决策商议。

这八位辅政大臣还获得分管部务的权力,比如多铎管户部,阿济格管兵部,而豪格管吏部,博洛管礼部等。

这等于是清廷重回到了努尔哈赤的贝勒共议国政的时代,加上这十三人封****,甚至还各兼天下重镇的驻防将军,统领一支满蒙汉兵马,连他们的家眷、奴隶也迁过去,这相当于是八旗分家了。

削弱的明显是朝廷中央的权力,是皇帝的权力,而现在本来是多尔衮摄政,代行皇权,这就等于是削弱了他的权力。

济尔哈朗和代善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与多尔衮达成了一致,暂时不再继续对他发起攻击,一起携手专注对付南明。

对多尔衮来说,这次比上次他付的还更多,但没办法,出了这么大的事,如果他不主动断臂求生,那就得跟代善他们开战,如今的情况下,他未必能讨到好去,而清廷内讧,无疑会让现在败坏的局面更加糜烂。

为了大局,也为了自己,他也只能如此。

南方的局势大坏,也让多尔衮意识到,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他昨天也是以此劝说代善二位老哥的,最后,二人也同意了。

内斗归内斗,但面临着南明的绝地反击,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虽然昨天多尔衮仍然嘴硬不承认被严我公骗了,但在今天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还是由代善这位新摄政王出面,斥责严我公、洪承畴这些汉臣的畏敌避战,消极无能,同时还对吴三桂、孔有德等汉将痛斥。

严我公夺职论罪。

而洪承畴也被斥责畏敌避战劳师无功,罢免其六省经略等所职务,召回北京。

以豪格镇西安,吴三桂攻汉中,阿济格镇大同,多铎坐镇济南。

勒克德浑仍镇湖广,博洛则接替谭泰镇徐州。

吴三桂在西面,豪格为他后援。

勒克德浑居中,阿济格在后。

博洛在东,多铎接应。

重新部署了这三路人马,但他们都没急着要过江,而是比较谨慎,打算中路勒克德浑先恢复湖北,而博洛在东恢复徐淮。

先不过江。

唯以西路为突破口,先平定关中,再取汉中,然后打进四川去,要先占据长江的上游地区。

吸取教训后,现在多尔衮代善等都打算稳打稳扎。

上次派去江南的一万满蒙八旗,已经死光殆尽,甚至还出了六百蒙古八旗降明的事,这让北京清廷深受震动,甚至这段时间北京城里的八旗满族,天天都有许多人家在办丧事。

天天哭天抢地哀嚎阵阵,这对八旗的打击很大。

江宁已经丢了,江南一万八旗也全军覆没了,也就没必要再冒险去救了。

甚至会上,代善还提出了要再派使者去议和。

这次是真议和,上次只是打算借议和为幌子拖延时间和送弘光他们去搞破坏。

上次完全失败了。

这次还是要借议和争取时间,但如果南明肯议和,那清廷也愿意真谈,就算划江而治,他们现在都愿意答应。

大清这次损失太大,需要重新全面调整部署,所以暂时同意划江而治是可以答应的,甚至还可以趁这机会去招降张献忠,策反郑芝龙,金声桓等之类的。

经此一战,现在不论是多尔衮还是济尔哈朗、代善,或是年轻一代里的博洛、尼堪等,都没有敢再轻视明朝,不敢再说什么一战扫平南方,彻底灭亡明国这些话了。

他们不得不正视明国,甚至意识到可能得打一场持久战,甚至是得接受南北朝并立的局面。

一年多前,他们也不敢相信能够顺利入关,甚至势如破竹的横扫中原。而现在,他们也不再妄想可以一战灭明朝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好。

大明付出了半壁江山的代价,明白了满清的凶悍。而现在清廷也用一万多八旗子弟的性命,知晓了明皇的厉害!

一个能够打痛自己的对手,总是值得重视甚至是敬畏的。

在朱以海这个几乎如横空出世般的统帅面前,才三十出头的多尔衮也不由的畏惧了,而年老的济尔哈朗和代善这两位三朝元老,更是十分谨慎。

“汉人不可信。”

议政王大臣会议结束后,三位摄政王再次坐到一起。

“现在谁知道朝廷里还有多少汉人通明!”

多尔衮心里憋屈,却没法反驳,只能沉默着。

自入关以来,满清朝廷和地方招降了太多的明朝官员将领,接收了太多的地方军队,甚至还开了科举,录取士人。

甚至在入关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受了太多的汉人。

说句不客气的话,满清这些年征战,虽然八旗为主,但将领方面,甚至后方治理民政、后勤这块,汉人降将可丝毫不比满人少甚至是差。

入关前清军里就有两大系的汉将,关宁系和东江系,关宁系以祖大寿吴三桂他们这些人为主,东江系以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他们为主,其它还有佟氏家族,李永芳家族等。

再比如孟乔芳、张存仁这些汉将,可没少为大清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啊。

现在也不可能一句话汉人不可信就分离的。

济尔哈朗补充了一句,“入关后降附的这些人都不太可信,尤其是江南的降人。”

多尔衮也点头同意,严我公李遇春郑继武潘映娄张天禄土国宝这一个个名字,想起来就气的肝疼。

“还是以汉攻汉,给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郑芝龙这些人封王封公,裂土封疆,让他们过江去攻南明,我八旗兵先守江北。”代善叹道。

多尔衮大受挫折,沉默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