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
在五代之时,才在此地最大的沙岛顾俊沙岛上设崇明镇。(顾俊沙乃是两座沙岛最大之一,又称西沙。)
到了明代,因崇明镇乃是一个天然盐场,认为此地乃是天赐盐场故设崇明州。
到了民国时期,地图上才开始标注为崇明岛。
而此时,李冲元把此地命名为西沙,说来也是拿来主义。
西沙大岛还不小,至少已经有了七八平方公里了。
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
西沙东南一带的那座沙岛,比起西沙岛而言,虽小了一些,但估计至少也有五平方公里那么大。
两座沙岛之间相距五公里左右,但其海水却是特别的浅,最深之处,也仅有半丈深,呈一个凹字型状。
李冲元想要把这两座沙岛连接起来,就得把这个凹字型的水域填埋起来。
不过。
当下,李冲元却是并没有想要把这两座沙岛连接起来,毕竟,好几公里的距离呢,想要填埋此段水域,那工程堪比填海造岛了。
况且。
李冲元还要在西沙岛建船厂,需要用到大量的石料。
石料的来源,那可就得到长江的中上游取去材了。
至少,苏州长江一带,乃是平原区。
想要弄石料,至少得到江都一带或者再往上取材了。
但好在是顺水而下,而且又有着明轮船在,这运载石料一方面,李冲元到是觉得并不难。
难就难在要从长江上游运送木料之事了。
毕竟,要在这里建造船厂,不管是船厂的建造木料也罢,还是未来造船的木料,那需求量特别的大,而且还是远距离运输。
可是。
想要造更大的船只,李冲元就只这么干。
哪怕成本大一些,李冲元也不得不进行,毕竟,乙型船只也好,还是甲型船只也罢,李冲元无论如何都得建造。
在海上远距离航行,小船可抗不住风浪。
甚至,李冲元都有些担心,自己所造的丙型明轮船都不一定能抗得住海上的风浪。
几个月前。
李冲元乘坐丙二型明轮船返回长安,途经海岸线,一路之上没有遇上过大风浪,小的到是偶尔有之。
可李冲元所造之船,那得到海洋的对岸去。
哪怕所走的路线依然还是海岸线,可即便是这样,如台风来了,那大浪一来,指不定就把丙型明轮船给掀翻了。
所以。
无论如何,李冲元都得造大型的明轮船。
曾经的计划也好,还是现在的计划也罢,并不起冲突。
丙型明轮船,依然可以作为未来前往海洋对面船队中的一份子,只不过这些中型船只,需要大船来护着罢了。
而且。
中型船只造价不贵啊,就算是现在一艘造价过一万贯,可真要是大量制造,其造价肯定会下降一些的。
而大型,也就是乙型,以及甲型明轮船的造价,李冲元目前虽没有造出来,但李冲元可以估算其造价来。
就拿乙型明轮船的造价吧,其一艘至少都得两三万贯,有可能会超过三万贯一艘;而甲型明轮船的造价,其有可能会超过五万贯,甚至会更高。
而李冲元所想的超甲型明轮船,其造价,一艘估计不会低于十万贯。
好在李冲元的计划乃是造两艘超甲型明轮船,而且就算这甲型明轮船,李冲元也不会造太多,最多就五到六艘。
至于乙型,那才是李冲元的主力船只,李冲元少说也得造十五艘,甚至二十艘。
至于丙型的嘛,那估计会更多了,少说也得三十艘。
如此算下来,李冲元要组建一个船队,依着满打满算的船只来计算的话,就李冲元所要造的船只。
超甲型两艘,甲型六艘,乙型二十艘,丙型三十艘,共计五十八艘船只。
就这些船只的造价,估计最少也得一百四十万贯。
这还不算船厂的成本,这仅仅是以船只最低估算的造价来计算的。
一百四十万贯。
好在这些钱李冲元现在手头上还有,要不然,李冲元想要组建一个船队,估计卖身都不一定能弄得出来。
至少,元村那地底之下那上百万贯之巨的财富,李冲元到现在都还没有动过呢。
组建一个至少五十八艘船只的船队,除了可以到海洋的对岸去寻找各种农作物或植物树种之外。
李冲元也可以派船队到南洋一带,或者西边一带进行贸易的。
而且。
李冲元可是知道,倭国有一座银山,到现在还没有人发现,更是没有人开采。
甚者,在南洋一带,那些岛屿更是有着不少的金银铜矿,只要你有人,就能为自己带来无尽的财富。
况且。
南洋一带,以及阿三国度,那可是香料之国。
船队一去,那不就是财富嘛。
不过。
想法虽好,但船队在没有形成之前,一切都是空谈。
随着李冲元巡视整座沙岛过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了。
“王管事,这里建造船厂,你可有可行的方案?”李冲元找来随船而来的王升。
王升一听李冲元所问,略有所思道:“李郡王,此地乃是沙土,想要在此地建一座大型造船厂,成本极大之外,还极易被海水淹没。如果不想被海水淹没的话,那就得使用大量的石料填埋,以防海水倒灌。如此这般,到是可以在此地建船大型船厂。”
“你说的我懂,所以,我所问的乃是你心中可有方案了?石料需要多少,木料需要多少,灰浆又需要多少,这些,想来你心里此时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数了吧。不过你也不用急,这两天,你把方案写出来给我,我再看看如何安排人去处置。”李冲元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
王升重重的点头应下,“那行,那我这两天就把方案写出来再交于李郡王你。”
王升他们。
自从在西乡把造船建设过后,就一直留在西乡。
平日里没有事的时候,就在船厂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有事的时候,就帮忙建一些东西。
比如学堂,比如铁匠房那边。
当然还有码头加固,以及维护等等。
而王升他们三百余人,到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好像自从上次来了之后,就钉在了李冲元的地盘上了。
三百余人,李冲元还养得起。
这不。
此时就用上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