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赐封南安伯(1 / 2)

对于征税,大臣们都十分敏感,因为有前车之鉴。

当初,为了对付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从万历四十六年起,朝廷开始加征“辽饷”,每亩加派3厘5毫,极大地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很多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税而失去了土地,沦为佃户、奴仆,或成为流民、饥民,导致这些年“民变”此起彼伏,弄得朝廷焦头烂额,由此付出的代价,已经超过了“辽饷”本身,可谓得不偿失。

不仅普通百姓无力承受新的赋税,就连有钱人也不愿意多缴税了。

崇祯元年,张溥写下了著名的《五人墓碑记》,记述了苏州市民勇斗魏忠贤阉党的事迹。然而这件事的真正起因,其实是因为朝廷加税,使得江南的织造业主、作坊主利益受损,于是鼓动他们控制的织造手工业者、佃农家仆们群起抗议。阉党事后追查,杀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百姓为之愤慨,张溥撰文纪念,流传至今。

朱慈烺自然明白范复粹的忧虑,安慰道:“请阁老放心,这笔钱要三、五年后才还,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救援锦州,等到完成任务归来后,一定有办法挣到钱,偿还所有国债,绝对不会加一丝一毫的税。”

“可是,元帅到底用什么办法挣到钱呢?”范复粹不太放心,想问问清楚。

朱慈烺笑道:“请恕我不便透露,因为一旦说出去了,别人就会捷足先登,我这钱可就赚不到了。”

“原来如此。”范复粹表示理解。

从朱慈烺的应对中,朝臣们能感觉到,这位新任大元帅似乎已经想好了办法,并非空口白牙,给大家画大饼。

既然如此,那就相信他一回吧。

不然能怎么办?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朝堂上的这些人虽然是大明的精英,但他们也没办法生生变出钱来。眼下锦州危急,只有先渡过这一难关再说了。

见大家对发行国债已经没有异议,朱慈烺便提到了第二件事:授予郑芝龙“南安伯”爵位。

这个提议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郑芝龙先前不过是个大海盗,被朝廷招降后,也没见立下什么战功,怎么就授予爵位了呢?

大明立国之初,战事频繁,封为公、侯、伯的将领很多。此后随着天下太平,获封爵位的情况逐渐减少。

上一次比较著名的封爵,还要追溯到武宗时期,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有功,被封为“新建伯”。从那以后就很少听说新授予的爵位了,连打败倭寇的名将戚继光,都没能封爵。

朱慈烺能够理解大臣们为何反对,只得再次提出“预支”一说。

大臣们暗觉好笑:这位大元帅口气好大!虽然提的方略不错,但毕竟没有交战,就知道肯定能赢,还想预支一个爵位?要知道,对手可是如狼似虎的清军!

这时,范复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崇祯一言不发,任由大臣们争来争去。

爵位最终要由皇上来批准,因此,对于给郑芝龙封爵一事,皇上才应该是那个意见最大,并且表示反对的人吧?然而皇上的态度却耐人寻味,很像是默认了此事。

仔细一想,范复粹明白了:合着这父子俩早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所以皇上才不吭声,看着我们争论不休。既然如此,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吵个什么劲啊?

于是,范复粹轻咳了两声,示意大臣们不要说了,交给皇上定夺吧。

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朝堂上立刻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