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崇祯召朱慈烺问计(1 / 2)

范复粹思虑再三,为朱慈烺的行为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太子如果不来这么一剂猛药,不足以堵上我们的嘴,皇上也就无法废掉他。”

“这倒也是。”众人无不叹息,对太子报以同情:“是我们让太子遭罪了。”

“列位大人请务必记住,以后若是牵涉到太子的事情,大家都不可再反对了,免得给太子添麻烦。”

众人都点头称是。

此时,张航若是躲在密室里,偷听到了这些人的谈话,一定会感叹:古人真是太聪明了,一点都不逊色于现代人,尤其是这些朝廷高官,更是洞若观火,原本秘而不宣的内幕,经过他们七嘴八舌一分析,已经猜得离真相不远了。

只可惜,这些人没有把聪明劲都用在对付满清上,而是花了很多心思揣摩皇上的意图,以便保住自己的权位,真正用于振兴大明的精力,已经是大打折扣了。

第二天晚上,崇祯帝就让王承恩秘密地带着朱慈烺进宫了。

再次见到父皇,朱慈烺跪拜后口称:“草民朱慈烺,拜见皇上。”

崇祯听到“草民”二字,先是一愣,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叹了一口气:“起来吧。”

朱慈烺站起身,惴惴不安地说:“昨日在太庙里冲撞了两位先皇,草民细细想来,确实欠妥,请皇上赎罪。”

崇祯此时早已冷静下来,摆摆手道:“罢了,此事已经过去,不必再提。朕此次召你前来,是想问你,如何才能让郑芝龙心甘情愿地为朝廷效力?”

一听崇祯这语气,朱慈烺就知道,皇上并不放心郑芝龙,同时还担心无法调动郑芝龙的船队。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烺已经想过很多次了。

历史上的郑芝龙是海盗出身,后被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投降了明朝,随后被任命为“五虎游击将军”,驻防福建沿海。

在原本的历史上,公元1644年,崇祯自杀后,即位的南明弘光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

一年后弘光帝被俘,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再升一级,被册封为南安侯。

再往后,在满清许以闽粤总督之位的利诱下,郑芝龙投降了清军。

由此可见,郑芝龙就是个官迷,对于什么民族大义并不放在心上。这可能跟郑芝龙早年的经历有关:当过海盗的人,往往更迫切地想要洗白自己,谁能满足这个要求,郑芝龙就投靠谁。

因此,对于郑芝龙,只能投其所好。

朱慈烺定了定神,向崇祯提议:“皇上,郑芝龙最看重的就是体面。草民斗胆,请皇上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如此,郑芝龙定将乐于效命。”

这个提议,实际上就是将公元1644年南明弘光帝的册封提前4年。

然而崇祯听了却直摇头:“一个海盗出身的游击将军,朝廷不追究他以往犯下的桩桩罪行,已经够宽待他了,岂能再给他封伯?朝廷的爵位可不是随便封的。”

朱慈烺急了:“皇上,郑芝龙的船队是打赢满清的关键。没有他的船队,草民毫无胜算。”

崇祯却还是犹豫着不愿意答应。

朱慈烺知道,大明朝廷对于爵位一向管控得很严,只有立下不世功勋,才有可能被授予爵位,因此伯、侯、公的数量很少,地位也很高。不过到了南明弘光帝即位后,为了笼络各地军阀,爵位被大肆派发,分封了很多伯、侯,变得没那么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