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附议。”
“末将史涣附议。”
“……”
然而,大多数人沉默的时候,却相继出现了支持韩浩提议的人。
以主簿温恢与中领军史涣为首,好几个人附议。
曹丕脸色不变,喜怒不形于色,仅仅是点点头,扫视在座众人:“子文连番征战,先是奔走河间,继而鏖战黎阳,身为兄长,孤实在是有些不忍啊。唉!”
曹丕说罢,还神情动容地看向曹彰。
“兄长,国家大事之前,岂容私情?兄长体恤挂念,彰已然心领,然父亲身故,留下我等兄弟,幸蒙兄长总揽全局,诸公共为翼辅,方能站稳脚跟,如此之时,彰岂能不奋勇向前而退缩于后耶?曹彰请命!”
良机在前,曹彰岂有不把握的道理,当即再次请命!
事实上,韩浩所言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如今领兵出征的最合适人选的确是曹彰。
当然,若单纯论能力与威望,夏侯惇、曹仁自然是最合适的,但是夏侯惇生病,曹仁要防备南面,抽不开身。
至于韩浩史涣张辽等人,要么能力差了点,要么资历威望不足。
曹彰的能力已经在多次战争展现在了众人面前,至于资历,有宗族将领加成的曹彰,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只要他真带人打过仗,那他的资历就足够了。
曹丕无法,他其实内心真不愿意让曹彰去。
曹丕点点头,看向曹彰说道:“子文,若此战由你领兵,这仗你准备怎么打?”曹丕准备无论曹彰回答什么,都想办法以他轻敌来拖延一下,再考虑其他领兵人选。
岂料,在曹丕目光炯炯的注视之下,曹彰竟然罕见地摇了摇头。
“敌军远在幽州,且两败我军,此刻难以定策,唯有领兵到了幽州,再行决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三万异族骑兵,甚至还可能面临更复杂的鲜卑关系,我并非谦虚,确实是难以定策。”
曹彰忽然表现得这么千寻,反而让曹丕大感意外,目瞪口呆,甚至肚子里原本想好了一堆话,都派不上用场了。
最终,曹丕无法,就在骑虎难下之时,忽然一人站了出来。
“邺侯,臣以为,将帅之事,事关重大,不妨再多考量几日,而后定夺。况且在此期间,我等可以先行选调兵马,配置兵甲器械,整顿粮草辎重,将帅人选也不必急在这一时。”
曹丕闻言,顿时心中大喜过望,循声看去,正是贾逵,贾梁道!
曹彰闻言,则眉头不自觉地微微一皱,心中对于贾逵倒是有了些忖度。
“梁道所言极是,将帅之事便暂且搁置,不过兵马器械,粮草辎重却要先行准备。元嗣、公刘,你二人久为中军主将,熟悉兵事,此番出征军队便由你二人来选调。”曹丕按捺住心中的情绪,冷静地下着命令。
“末将领命!”韩浩、史涣拱手领命。
“曼基,兵马器械、粮草辎重等便辛苦你调配了,你与元嗣、公刘二人多作交流,对了,刚方,你也协助曼基,毕竟边境军争,你更为熟悉。”曹丕又向温恢和阎柔下令。
“诺!”温恢、阎柔异口同声。
……
最终何人领兵出征的事情还是没有定下来。
散会后,曹彰也没有再回军营了,直接回了广平侯府。
坐在大堂主位之上,曹彰一手拿着长剑,一手伸向案几的抹布,他需要整理一下思路。
现在曹丕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虽然表面上依旧对他赞赏有加,但是这一次其实是不想派他出征的。
至于是对他能力不信任,还是不希望他再立军功,亦或是有什么其他意图,那就不甚清楚了。
而且这一次军议,曹彰还有一个特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