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找了一晚上的账簿(2 / 2)

一刻钟过后,钟离无奈地现出人形。

除了开元丹,地下再没有其他东西。

“再找找屋里。”

钟离环视一下屋子内的各种陈设,定下了第二个搜索目标——屋内所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

从屋子的一头到屋子的另一头,钟离一处不落,仔细地搜查。

甚至,李万年的卧室,钟离也化身成砂砾鼠,小心仔细地搜索了一遍。

然而,乱七八糟的东西翻出一堆,但仍没有见到账簿的踪影。

钟离趴在卧室衣柜上面,心情有一些烦躁。

望了一眼熟睡的李万年,钟离将心情平复下来。

毕竟对手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自己必须沉着应对。

钟离虽然有些着急,但没有乱了方寸。

来时,钟离已经有所考虑,除了李万年的房屋,还有另一个可能藏着账簿的地方——账房。

毕竟李万年每日都需要和自己对账,若是放在账房的话,拿取会方便许多。

“那就去账房找找。”

心下既定,钟离从衣柜上纵身一跃,直接没入地面,离开了李万年的房屋,往账房而去。

李万年的房屋距离账房不远,钟离不多时便到了。

账房不大,中央放置一套木质桌椅,上面整齐摆着笔墨和算盘,背后有一个大木柜,装着有关食堂事务的卷宗。

这次钟离首先搜寻了屋内各处,尤其是那个大木柜。

木柜里面卷宗颇多,钟离映照着月光,细细翻阅。

虽然他觉得李万年多半不会把账簿一并放在木柜中,但又保不定李万年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还是查看一番才放心。

半个时辰之后,钟离将最后一本卷宗放回原位,果然,账簿并不在这里。

钟离苦笑着摇了摇头,望着账房的地面,下面只剩这里了。

略作休整之后,钟离便开始搜索账房的地下。

而这次,他终于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钟离在地下埋头寻找的时候,”嘭“的一声,撞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直接将他逼停下来。

钟离一愣,旋即大喜,顾不得脑袋吃疼,立马遁出地面,现出人形。

他直直地盯着地面上的一块石板,在石板的下面有一个洞,洞里面藏着东西!

三番五次的徒劳将钟离的耐心耗去了大半,此时终于有所发现,他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许多。

一把将石板掀开,里面的东西直接暴露出来。

钟离眉头一蹙,酒坛?

秘洞不大,一个黑褐色的酒坛赫然放在其中,几乎把洞给占满了,自己刚才就是撞在酒坛上面。

“这怎么会有酒呢?”

钟离心中疑惑,将红色封盖掀开一角,顿时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

买了一年的食材,钟离对各种食物都十分熟悉,他一下子就闻了出来:坛内装的是黄酒,酒香浓郁,看来有些年份了。

钟离将封盖盖好,陷入了沉思。

账房有酒并不奇怪,但是李万年的账房有酒,那就奇怪了。

李万年走的是文者之路,对书籍格外珍视。为了避免损坏书籍卷宗,李万年明令禁止把食物酒水带到账房,他自己也一直恪守这条规矩。

而现在,他的账房里面却藏着黄酒!

事出反常必有妖!

钟离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飞速思考着各种可能性。

“难道是李万年由于今日之事,心生烦闷,借酒消愁?不对,从他晚上的状态来看,完全看不到一丝忧愁。”

“难道是担心别人发现他这坛好酒,因而藏了起来?也不对,他作为总管事,谁敢向他讨酒,更何况,即便有人敢,也不用藏在账房啊。”

“……”

钟离将各种可能性一一罗列,又一一排除,加上自己一年来的观察,他基本确定,这坛酒之前并不在这里。

“那之前藏在这里的东西又是什么?”

钟离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个问题,而答案不言自明——账簿!

账簿被转移了或者被销毁了,所以用一坛黄酒来掩人耳目。

不过,被销毁的可能性不大,现在这个时间很敏感,销毁证据,反而可能引人注意,以李万年谨慎的性格,多半不会这么做。

那账簿到底藏哪了呢?

钟离背靠墙壁坐在地上,仰望着黑洞洞地屋顶,再次思索起来。

即使知道他被关起来了,李万年仍是谨慎地转移了账簿。

不得不说,李万年这招把他难住了。

“李万年,你个老狐狸。老狐狸会怕什么……”

钟离自言自语着,试图从李万年的个性中打开一些新的思路。

忽然,他眉头一挑,猛地坐直了身子。

“老狐狸嘛,怕的就是别人比他更聪明,比他更坏!”

钟离面上涌现一抹惊喜,他好像找到破局的方法了:

李万年这种聪明之人,一旦做了亏心事,疑心会比普通人更重,他们会反复确认是否暴露,直到事情圆满结束。

那么,完全可以利用李万年的多疑,让他亲自“说出”账簿所在。

忍着兴奋,钟离将自己的思路反复确认了数遍,确认没问题后,他的嘴角渐渐露出了一抹邪邪的笑容。

接着,钟离又花费了一些时间制定好了具体的行动步骤,然后他再次化为砂砾鼠,遁入地面,离开了账房。

钟离又回到了李万年的房屋之内,稍微观察了一下情况,确定没有什么变化之后,便化为人形,再次来到李万年埋藏开元丹的地方。

他把石板打开,将开元丹重新放进了木盒。

这枚开元丹对李万年至关重要,他肯定会反复确认丹药的安全,所以还是先放回为好。

当然,这枚丹药早晚是自己的!

之后,钟离变身成砂砾鼠来到了李万年的床下。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李万年自己“告诉”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