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善于歌舞的民族?
扯他娘的淡!
我们从秦汉时期就有踏歌舞,就有连袖舞。
难不成只有你的探戈国标才是舞蹈?
就连柳珠都不那么认为。
这女人怎么说呢,跳舞是真有水平。
拉起身边几个人,也不管认识不认识,一个转身出了观众席,当场就能组织起一个小圈子,手拉着手,踏地,跳跃,甩腿,就那么简单的几个动作,偏偏就是能拉起更多的人参加到队伍里来。
圈子越来越大,最里头一个小圈子,外头套着无数个渐渐扩大的圈子,不知不觉中,起身撤退的观众无声地拿起自己坐的凳子,不参加跳舞的把凳子送还给旁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整个广场上的凳子全部拿到一边去了。
宽阔的广场上花篮鲜艳红旗飘展,欢乐的人群手拉着手热情地跳着最熟悉最浪漫的舞蹈,前面刚过去不久的队伍也回来了,穿着美丽的裙裾的姑娘们衣袂飘飘,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集合在一起,外圈的跳着踏歌舞打起节奏,里面的手拉着手舞动着旋律,最里面的不知什么时候钻进去各族的年轻姑娘小伙儿,你跳你的舞蹈,我跳我的舞蹈,会面的时候一个热情满满的拥抱,然后手拉着手,转着圈地跳着。
最里面,有一群专业的舞蹈演员,还有不少著名演员和明星,没有人抢C位,自己会什么就跳什么,反正不需要套路。
这事儿能少得了人来疯的参与?
关荫连忙跳到指挥台上,把那帮乐队的给留下了。
“跟音乐跟音乐。”关荫抄起扩音器威胁,“要不然我可要打乱节奏了啊。”
这人爱凑热闹大伙儿都知道。
那你准备放啥音乐?
关荫头一个就来了一首《秦风·无衣》,这才是我们亘古流传的战歌!
很幸运,这首歌在光武中兴时期就是国朝大军的军歌。
这首歌,会的人可真不少。
音乐一起,就有小伙儿们引吭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首诗原本表达的意思虽然不是这首诗被运用在军队里的那种意思,但时代是进步的不是?
难上加难都能男上加男不是?
这首歌的节奏是配合战鼓的,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咚咚锵,咚咚锵,反正就想着用剑拍打盾牌发出的声音就是了。
年轻的姑娘们也不打怵,合着音乐跺脚拍手,有懂音乐的跟着关荫左手的节拍,落后小伙子们的歌声两个节拍,正好一句歌词刚刚错开,别说,还把一首战歌唱成了二重唱。
三巨头一看群众要热闹,那也不能不准啊,只好向撤走的群众挥手,三位顺着台阶先下去了,他们还要设宴招待来宾,还要去原陵销毁《匣中书》下半部,还要销毁昨晚拿到手的武林令。
但三巨头开出了高价,把皮皮团的大学士拍了出来,你带着那帮直学士赶紧去掺和一下,这么热闹的事情你们光看着有啥用?
还有,那饮水车要留下。
“老百姓要表达一下欢乐的心情,这有什么不可?”皇帝很放心,“但是一定要照顾好安全,一旦发现有人想趁机做点啥,那就对他们做点啥。”
吃的咋办?
“开玩笑,带头大哥在那照顾那还用那些商家往前凑?”皇帝很高兴,“就让大家高兴高兴吧。”
大帝在楼下等着,三巨头上去握握手。
方先生听到声如巨浪的《无衣》,不由问大帝:“我中华健儿可当得雄壮否?”
雄壮,敢说不雄壮被你们扔人群里咋整?
方先生又问:“比之彼得男儿则何如?”
一样雄壮,一样雄壮。
大帝挺幽默,顺口来了一句“如此男儿,大概过不了多少年有些人就该‘望东洋而兴叹’了吧”。
那不能,我们一定要把土鳖德性永远发扬光大。
洋?
还是让小三子那帮人代表去吧。
正在这时,《无衣》结束,广场上万千女儿纵声高歌《木兰辞》。
别以为我们家的女儿家就会打扮捯饬,自古以来我们就不缺乏花木兰那样的巾帼英雄。
这得感谢孔润东那厮啊,中兴可不仅仅只是广阔了土地,还有诗书文章的复兴,把东林那帮鸟人搞死之后,国朝设文相以教天下,大概孔润东穿越的时候没带多少诗词歌赋,索性发动所有人变成文人,国子监就把一部分古代诗词歌曲根据国朝的习惯修编出来,流传到现在经过几代人的修改,加上现代考古发现里关于古代的音乐艺术发现不少,《无衣》《木兰辞》这样的诗歌就真正成了诗歌,而不是国文课本里一句“熟读并背诵”那么简单。
唱着歌跳着舞就能把知识学了,为啥还要干巴巴死记硬背呢?
女儿家们纵情高歌,小伙子们就得捧场和声了。
歌声越来越清越越来越辽阔,女儿家的歌声宛如黄鹂清呖,小伙子们的和声雄壮沉稳,彷佛雄鹰与白鹭一起振翅高飞,越飞越远,直达云霄。
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本退场之后听到歌声又跑回来站在一边看热闹拍照的观众,有的忍不住甩掉外套自己加入进来,有的还有些羞涩,被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一拉,半推半就就开始唱歌跳舞。
没办法,我们骨子里就有艺术的基因!
可就在这时,乐队忽然演奏起一首连乐队大部分同志都乐疯了的歌曲。
关荫一边指挥乐队一边打节拍,这会儿站指挥台上眉飞色舞,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啥艺术家呢。
艺术家能在这么热闹的时候指挥乐队演奏那首歌曲?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