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做思想工作的寇凖(2 / 2)

褚季顺坡下驴,把话接住,却不料一旁的魏禀坤径直言道。

“非也,魏某是担心,大王此举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些。”

几人都面上一怔,没想到这魏禀坤会这般直率,实话实说,刚才在礼堂内听完骆永胜对《大楚法典》的附充后,谁都有种无法接受的感觉,可谁会说?

现在的骆永胜刚刚一统天下,正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时候,好比刚刚混一宇内的始皇、刚刚荡平匈奴的武帝,谁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挑君王的毛病。

那不是太岁头上动土,找死吗。

褚季不动声色的拉了一下魏禀坤袍袖,想要劝阻一下这位故交好友,熟料后者直接扬腕挣开,面视寇凖道。

“寇阁老,现在天下方兴未艾,正应该安心政务、力图稳定,大王在这个时候要强行通过这本近乎复刻,甚至在某些地方更严于《周礼》的《大楚法典》,魏某恐怕地方难以接受,会生乱子啊。”

寇凖点点头,赞许了魏禀坤的担心。

“老夫也是这么觉得,可禀坤啊,老夫痴长你几十年,不敢说经验,教训总谈得上,你可别笑话老夫倚老卖老说上几句。”

“恭聆阁老教诲。”

“不敢。”

寇凖招呼几人落座,先视魏禀坤,后视众人,开口道。

“老夫是做过前朝官的,还做了三十年,太清楚官场是什么样了,禀坤你觉得现在应徐徐图之、不可轻动,岂不知积弊日久这句话。

我大楚不是受禅让而来的晋,亦不是前朝,咱们大王是一步步打出来的江山,这个国家完全是一片破碎,但恰是因为一片破碎,很多历朝历代不敢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反而有了施展的机会。

就说这恢复周礼,谁最无法接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士族、门阀、豪强、地主、宗族,他们接受不了一定会反,所以王莽复周礼短短三年,政息人亡,这是历史的教训,是前车之鉴不假。

可反观我朝,地方实力还有这么雄厚吗?大王发兵一统河山,为什么迟迟不下谕令将外出征战的几个军调回来?

为的就是这一天、为的就是这一刻啊。

大王已经做好了迎接天下群反的准备,哪里反,我楚军就会杀到哪里,刀就会落在谁的脑袋上。

百姓是必然拥护朝廷的,因为这本《大楚法典》只伤害权贵,反而对百姓厚待了几十倍不止,百姓只要不从逆造反,区区地方反贼,狠了三万五万人,便是三十万五十万颗脑袋,大王也绝不会眨眼。

只要这本《大楚法典》能够推行出去,贯彻下去,诸位,最多五年,我大楚的国力就会恢复到六年前战乱开始之时。

不消十年,我大楚就能一鼓作气,兴百万雄兵北吞契丹!

那一日,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不也就沾了大王的光,名留青史了。”

四人都面容惊动,看向寇凖直呼不可思议。

不用十年,大楚就能一口气雄吞契丹?

“老夫有信心,这本《大楚法典》给了老夫这个信心。”

寇凖笃定的点头:“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加上稳定的地方、良性发展的财政,依我大楚几千万人口,随时可以拉起一支甲胄精良、武器足备的百万精锐,区区契丹夷、党项夷,加在一起也不过是螳臂当车,有什么资格来与我大楚争锋!”

做了大宋几十年的官,寇凖对这件事显然是有话语权的。

宋之所以打不过辽和西夏,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官员怂、皇帝怂这个原因之外,其他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雍熙北伐的时候,益州、夔州、荆湖南路在闹起义。

西北的李继迁叛乱攻打灵州。

一个国家四面烽火,中央精力严重不济,加上冗官、冗兵等一些问题拖累中央财政,国家想打一场大胜,显然也是有些力有不逮的。

而现在,看到了《大楚法典》,看到了骆永胜的决心,寇凖有种冲动。

或许都要不了十年,他就能看到大楚的凤凰旗,插到黄龙府的城头上!

那一日,九泉之下去见祖宗,总可以抬头挺胸,面上有光了。

“咱们都是阁臣,是辅政大臣,咱们在这件事上必须要跟大王一体同心,一定要在思想上坚定不移的支持《大楚法典》,保障其施行的广度与深度,这一点,必须明确。”

寇凖最后做了总结,两眼似有光在耀。

“都早些休息吧,明日,咱们还要和大王,一起商定我大楚未来的发展,议定国策呢。”

几人都不复多言,便是魏禀坤,亦是抹去面上忧色,郑重应诺。

不管前路如何,只管坚定的去做,此生便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