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各位臣子上奏的册文上,被称为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内阁大学士,仅为皇帝提供意见,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这就决定了内阁大学士的实权可能还不如张瑞这个开府,下设掾属的将军。
而且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那就是假如某位内阁大学士将一份没有批红的奏折转交给六部,让六部前去执行,可以想象当时六部官员的反应…大概能问一句你是疯了吧?然后能立即将奏折扔到内阁大学士的脸上,同时参一本这位内阁大学士有违规制,逾越皇权,谋逆之举确凿无疑。
有内阁制度,张瑞才可以安枕无忧,不用担心被权臣架空。
随后张瑞说道:“内阁学士暂任命贾诩、裴潜、审配三人。日后遇重臣出缺,由诸卿重臣及五科给事中,祭酒等人公推二或三人,报孤圈用,若不合孤心意,则再次重推。”
内阁的名字比较先进,究其本质还是谋士团制度。
关于谋士团制度,在汉末这个时代,最出名的当属袁绍与曹操。袁绍有田丰、沮授、郭图、审配、辛评、许攸、逢纪等一种谋士团。曹操则原封不动的抄袭了自己大哥的制度,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等五大谋士。
谋士团中的谋士提出建议,袁绍、曹操可选择用与不用。因为有这项先进制度,所以袁绍、曹操快速崛起为汉末争霸中原的两大势力。
而刘备正是缺少了这种发挥谋士才智的制度,全凭自己才智决断,所以前期屡屡碰壁。
内阁制度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情,所以张瑞三言两语便一概而过。
贾诩、裴潜、审配三人都才智过人,很快便领会了制度的精髓,无非是参与既要,顾问提议。与谋士的基本职权并无太大变化。
因而纷纷向前拱手,贾诩代为回道:“谨受命,愿尽微薄才智,助主公成就文王伟业。”
张瑞侧目注视贾诩,面露笑容。
这贾诩自从与荀兴亲善交好之后,说话是越来越有水平了。
“成就文王伟业。”
这句话无论怎么理解都可以被认为是一句赞美之言,挑不出一丝瑕疵。
天命未至时,可以解释为,周文王为西伯,乃天下诸侯之长。“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对忠于汉室者,可以理解为张瑞虽势力昌盛,仍然宾服汉室,实乃当世贤人。
天命降临时,则顺天应人。对治下野心勃勃者,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动力。周文王可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为奠定周朝基业的至贤至圣。
简单的一句话,却将征西将军府治下各种志向不同的官员心凝成一股,聚合群臣之心。
尤其是类似于荀彧这种忠于汉室的文臣,对他直言欲取汉室而代之,怕是会离心离德。
但若说欲成文王伟业,就显得极为通畅。张瑞亦有心膺服天下诸侯,虽三分天下有其二亦忠于汉室。张瑞不反,则天下无人敢谋朝篡位。这不是正符合荀彧的理想与志节?
但等到真平定了天下之泰半时。“汤武革命,顺天应人”那还不是张瑞一个眼神的事?
有无数文臣会将这种事情铺垫的无比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