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闻喜血战(1 / 2)

七月中旬,来自太原、河东各地的主力大军尽皆抵达闻喜。

在大军的掩护下,一万两千徭役冒雨收割了县内的大部分麦子。

白波为乱,良田大多荒芜,所以县内的粮食也没多少,合计不足一万石。

抢收过后张瑞并没有解散这支徭役。

因为此次大战,是自孟县成军以来,张瑞投入部队规模最大的一次,足足一万八千余人,战马三千余匹。

人吃马嚼,糜耗巨大,必须有一支徭役队伍专司运粮,从介休一路转运至闻喜。

及张瑞抵达闻喜时,整个闻喜已经杀得伏尸盈野,日月无光。

白波军以县城为依托,立营数十处,鹿角、沟堑层层密布。

建义中郎将大军则四面进击,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奋战多日,日征夜战,片刻无休。

这一回是真的让张瑞见识到了古代军队有多凶残。

再不信那些谣言,什么古代军队一受惊吓就溃散,伤亡稍微一大就溃散之类的鬼话。

双方部队供给稳定,军心不乱的情况下,古代将士也能打出血肉山河的感人战绩。

张瑞亲眼所见,为了争夺一处营垒,双方士卒从黄昏打到次日日中。除了军令下达,成建制的队伍撤离,和被拖出战场的伤兵外,张瑞围观数次,太原方面,没见过一个逃兵。

鼓声不停,战士冲杀绝不停歇片刻。一屯一屯的将士被撤下修整,一队一队的援兵被派进战场。

太原大军就是用这种一波一波连绵不绝的攻势,血战半天一夜,彻底打崩溃了疲惫不堪的白波守军,从而夺下一处重要节点。

而这一切的厮杀都是顶着寒风暴雨进行的。

让张瑞真切了解到,古代底层士卒究竟何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这也令张瑞有些飘飘然的心再次沉淀回来。自己还没有天下无敌!这种能血战一天一夜,风餐露宿、长途奔袭的强军,曹操麾下数以万计。

拥有此等强军,曹操尚有数次惨败,汉末群雄绝不容小觑。

审视闻喜战事,张瑞发现白波军也不是在每个地方都能坚守阵线、血肉山河。

除了那种关键节点,对方头目不计代价的死守外。大部分地区的白波贼在遭受一定创伤后,还是会崩溃的。

这种情况下就会比较符合张瑞印象中的古代军队。士气不高,敢战,但不能苦战。

只是战损到什么程度才会崩溃,却从无定数。

大多时候,只要对方身后有援军,侧翼稳定,将军稳坐后方,白波军还是能坚持几个时辰的。

但如果处于被夹击状态,或者对方主将比较勇猛,身先士卒,被张辽、张绣之类猛将给斩杀后,白波军崩溃的就比较快。

当然在太原,张瑞也见过那种从未上过战场、彻彻底底的乌合之众,像豪强部曲,一击击溃。但那种大概不算是军队,不能相提并论。

至于太原大军什么情况下会崩溃,征战数日张瑞还从来没见过。

张瑞猜测可能是因为己方胜券在握,基层将士心中信心十足,满腔热血想斩获勋田,等候结算军功。这种胜利在即的时候,一旦溃逃,那以前所有的军功都白费了,什么勋田,什么荣华富贵都跟自己无缘了。

还有就是大军阵容严整,整体丝毫不乱,士卒知道只要自己敢临阵脱逃,后方的军正就敢将自己斩首示众,以严肃军法。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优势一方往往能爆发出高昂的战斗力,而劣势一方往往兵败如山倒,一败再败。

在张瑞将旗所在的主营内,审配又一次召集了两名校尉,十几名军侯安排战事。

对着地图,几名军官将胸膛拍的隆隆作响,意气风发宣扬自己必奏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