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只好回道:“请君侯指教。”
潘凤指着不远处一块青石说道:“奉孝不如随本侯到那坐一坐,细聊此事,子龙,你让将士们分散在附近休息,安排人放哨,莫要让闲杂人等靠近。”
吩咐赵云安排好安保工作,潘凤带着郭嘉往略显粗糙的石头上一坐,淡然道:“本侯想了三个安置之法。”
“其一,青州产盐,但因不得其法,因此产量不高,本侯欲建造三座盐场,一座盐场一万人,连带家属,起码可以安置十万人。”
“若盐场再大再多点,能安置的人只会更多。”
作为历史爱好者,潘凤没记错的话,这个时代,是没有晒盐之说的,而是天然卤法煎盐。
而大家吃的盐,几本不是来自大海,而是来自盐井盐矿。
对于郭嘉这种心腹谋士,潘凤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直接将怎么通过大海晒盐,怎么提纯盐,以及能安置多少人,大致说了一下。
郭嘉一听潘凤说的是暴利行业之一的盐,脸上的惊讶之色,就没消停过。
能从海水里晒出盐?
盐还能提纯至雪白的颜色?
这一项若是成了,以后还用担心征北将军府钱粮不足吗?
乱世之中,你拿人去换粮食,别人收购了人,都不一定要你。
但拿着食盐去换粮食,抛开别人杀人越货不提,总不会饿死。
再怎么样,人都是要吃盐的。
不然哪有力气?
想到此处,郭嘉全然不见平时嬉皮笑脸的模样,一脸严肃道:“君侯若真有此法,恐怕不能将制盐之人和其亲属安排在一起。”
“国之重器,岂能随意视之,当将其亲属分开,否则无以为质,此外必须安排心腹带兵驻守,不可流落在外。”
虽然让人骨肉分离,看着让人于心不忍,可他作为潘凤的谋士,肯定要替大局着想。
潘凤笑道:“单听奉孝所言,估摸着此计甚妙,且先留着,具体怎么执行,回头再从长计议。”
郭嘉有句话没说错,他不擅长内政。
这句话,是相对荀谌荀攸这种人说的。
既然底下内政高手,细致的安排,何必急着定论?
郭嘉亦不觉得有什么,反而主动提出下一个话题:“君侯第一计,便如此超乎臣的想象,不知道其他计策,又是何等精妙?”
潘凤不置可否道:“第一个未必就是最差的,说不定是最好的。”
“本侯欲在冀州青州两地,发展商业,一来抽调人手,成立商队,到处行商,二来,修建驿站,安置伤兵,为往来旅客商队提供吃食和住宿。”
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能促进生产。
比如原本小农经济,每家每户只养几只鸡,等过年宰杀。
因为养多了,吃的杂食也多,成本会相应提高。
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口腹之欲,多去养鸡。
但如果有人愿意拿更加价值的物品来换,多少能赚一点,大家养鸡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
养的鸡多了,市场上卖的鸡,也会变多。
同理,各项都会提升。
经济一旦开始循环,大概率会往上增长。
扯远了,这些都是属于经济学的内容。
相比经济增长,潘凤更在意驿站的建设。
这可是明目张胆监控冀州青州的手段啊。
说是伤兵,后面完全可以用暗卫替代。
往后各县各镇发生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人,打听起来,再容易不过。
主要是一个驿站养活几个人,全建起来,起码养活好几万。
当然,这些人不会从新归附的黄巾军选择。
按照潘凤一贯的做法,从冀州军中选人。
有棱角的,有本事的,又没实力当将军的,完全可以拉出来,干这些活。
徐庶最近变得很忙,因为潘凤回来之后,让他去做冀州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荀谌手底下帮忙,但荀谌处理内政的能力过分的高,所以他除了打杂……还是打杂。
要不是能在荀谌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有着任侠气概的他,早就留下一封书信,拍拍屁股走了。
对了,据说很多新颖的事物,来自于征北将军潘凤。
比如呈批制和票拟制……
以他的智慧和能力,自然能明白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毕竟经历过一千多年的沉淀。
所以等潘凤一回来,徐庶立刻找到他,希望能给自己安排一些重要的事。
因为他想从潘凤这位正主身上学到更多。
潘凤与徐庶详谈之后,大手一挥,将论功行赏这件头等大事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