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增产的方式(1 / 2)

虽说州牧府与征北将军府已经分家,可诸如官员任命等权力,依然掌握在潘凤手里。

除了沮授少部分韩馥旧部,大多数官吏心里都清楚自己是谁的部下。

有些需要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引起争议的事,完全可以以州牧府的名义推行。

但这只是手段。

潘凤要的不止是手段,还需要结果。

“友若可有什么好的策略,能让冀州富强起来?”

荀谌斟酌片刻:“高祖定鼎天下之前,国富民强者,秦靠关中八百里沃土,齐以盐铁行商,楚地域辽阔,皆看天意。”

“至文景,与民休养生息,天下承平,后有武帝远征草原,覆灭匈奴的丰功伟绩。”

“君侯或可参照一二。”

潘凤闻言第一反应是时代的局限性。

或者说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人民,很自然的创造出一个盛世。

但现在不一样。

这个时代,不但天灾绵延,人祸不断,但有他这位眼界跨越两千年的穿越者。

“本侯倒是有一些想法,友若帮着参详一下,是否可行?”

荀谌闻言肃然:“还请侯爷指教。”

潘凤摆了摆手:“指教不敢当,只是闲聊几句,看可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首先,土地是有限的,山林也好,良田也罢,乃至江河湖泊,皆有定数,但能产出多少东西,却是人为的。”

“良田三年不耕,便会荒废成荒野,山林几年不打理,便有杂草杂木丛生,难以长出良木。”

“其次,对待土地,亦要讲究方式,犹如对症下药,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若不能好生利用,乃是最大的浪费。”

荀谌听得脸色渐渐凝重。

因为他没听懂。

不是字面意思没听懂,而是不知潘凤想要说什么。

这些和国富民强有关系吗?

絮絮叨叨说了一些,潘凤才说出真实的用意:“故本侯想让各郡县司农官吏,带经验丰富的老农走访当地村镇,看看那些山林田地,该种些什么。”

“若适合种桑麻,就不必强行种粮,若适合放养鸡鸭牛羊,就不必非得养蚕,此乃因地制宜之策。”

“再根据各县情形给予便利,若是桑麻之地,则责令各县每年平价收购桑麻,或售于商贩,或征北将军府想办法制成布料。”

“若是种粮之地,估算是否缺少耕牛,由征北将军补充牛马,凡冀州百姓,可免费借用。”

“本侯甚至想每年农闲时,由司农带着一些老农下乡传授经验,想尽办法帮助百姓增加产出。”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古代自然科学,往往来自丰富的经验。

如果不是现在文盲率太高,潘凤也不用采取口授的方式,让老农去传授经验。

若按照他的设想去做,等稳定下来,产出高20%应该不成问题。

荀谌闻言有些迟疑道:“这样虽然是好事,可太过耗费人力。”

各县官吏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

这么劳累的话,估计很难推行下去。

想法再好,推行不下去,也没用。

潘凤笑道:“友若应该清楚,本侯出身贫寒,身后没有家族,如今冀州许多官吏不一定心向本侯,官场迟早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