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元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诞生了一批戏剧巨擎,为今留下无数戏曲瑰宝,然而岳飞戏的发展在元代却稍显滞涩。戏曲艺术高度繁荣的元代,留下的岳飞戏仅三种,即孔文卿《东窗事犯》、全仁杰《秦太师东窗事犯》、无名氏《宋大将岳飞精忠》。
现今看来,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极高的。元代官修史书《宋史·岳飞传》将岳飞列入群臣军事将领类,位列第二,仅次于韩世忠。
明代的岳飞戏进入了飞速发展,全面兴盛的时期。明初,统治者对戏曲这个最富于通俗的艺术更是倍加防范。《大明律·禁止搬做杂剧律令条》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文人与剧作家自然小心翼翼。因此,在明朝的前期,以岳飞事迹为题材的剧作寥寥无几,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属平庸之列。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到了明中期,由于“翁父”王振弄权,和宋“靖康之变”一样,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刺军也先俘虏;此后,抗敌名将于谦、熊廷弼、袁崇焕等功绩斐然,却相继被杀,命运极似岳飞;接着严嵩、魏忠贤相继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上,恰似蔡京、童贯、高休等辈再生;再其后,李自成、张献忠揭竿中原,清兵数十万铁骑南叩长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空前加剧,国弱寇强君暗臣奸的严酷现实,使岳飞的事迹一下子成了统治者号召人民,文人们发泄愤慈的最好题材。
明万历四十三年,明神宗朱诩钧诏书曰:“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原职宋忠文武穆岳鄂王,兹特封尔为三界靖魔大帝保劫昌运岳武王”。岳飞被册封为“三界靖魔大帝”,正式将岳飞推上了神坛。人们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和歌颂岳飞,保存至今的杭州岳飞庙、汤阴岳飞庙和朱仙镇岳飞庙均建于这一时期。
在此大环境下,文人们开始思索岳飞冤案背后的意义,追寻抗金失败的深层原因,明大学士杨一清有诗言:“奸臣佑贼心先死,弱主忘家国遂分。”可见岳飞对文人启发之大,发端之深。
被自己人仇视,确被敌人敬佩,不得不说是汉人的一个耻辱啊。不得不说是汉人的一个可悲之处,是上面的可恨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