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达,领镶红旗一部,督朝鲜降军和百姓立刻攻城。未至申时(15时至17时),不得收兵。”
“嗻!”
“噶褚哈,立即返回汉城,通知玛尔塞,征集朝鲜民夫,收拾行装,准备回返辽东!”
“嗻!”
岳乐待众将出帐后,呆坐片刻,猛地拔出腰刀,朝几案上疯狂劈砍,未了,一脚将劈成两半的几案踢倒在一边。
--------------------
1月25日,丹东,宣城卫(今丹东振兴区)。
受黄海潮汐影响,鸭绿江下游丹东(今丹东市区)至入海口一段,很少有冬季大面积结冰的现象。但是从丹东宣城卫一路往北,河水上冻,冰层厚达一尺,足以通行大队人马和车队。
清虏数次征伐朝鲜,时间均选择在冬季,就是利用鸭绿江和朝鲜境内部分河流上冻时节,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突进的优势,迅疾攻入朝鲜腹地,直至王京--汉城。
而现在,一百余身着青黑色棉军服的齐国陆战队士兵,腰间捆缚着绳索彼此相连,小心地在江上的冰面上作业着。三五成群,每隔六七米距离,拿着凿子,在冰面上钻出碗口大的冰洞,然后将油布包裹的炸药塞入其中,并用大量草叶将冰洞填实。最后,插上长长的引线,一直延伸到岸边一道土垒后。
“天气这么冷,引线又这么长,到时候引爆时,也不知道有几个能炸响。”陆战队第三营副营长、宣节校尉(少校)岳仲武岳仲武裹着一件厚厚的皮衣,站在土垒上,看着远处冰面上正在作业的陆战队官兵。
“无所谓。只要有两成炸药能响,就足够弄出许多冰缝,清虏马踏人踩的,说不定就将附近一大片冰层给弄裂开了。”第三营营长、宣节校尉(少校)任茂勇嘴里叼着一个烟斗,轻轻吐出几个烟圈,“冰面上出了裂缝破洞,清虏大军冲锋时必然会小心翼翼,动作不敢太大,正好给俺们陆战队的弟兄们当枪靶子。”
岳仲武闻言,点点头,然后朝北边望去,数千名从朝鲜境内征发而来的民夫,正在冒着严寒,挥舞着铁镐铁锹,在僵硬的土地上继续挖掘壕沟和陷马坑,阵地一直往北绵延数里。
另外,在朝鲜境内三十余里的范围内,还有三千余陆战队、乡兵、自救军,以及从金州转运而来的明军,他们正在焚烧所见到的城镇和村庄,迁移残留的朝鲜百姓,将所有能用于保暖和食用的物资尽数转移至鸭绿江北岸,进行彻底的坚壁清野。
以军部副参谋长贺云峰战役构想为基础,十余名情报参谋和战术参谋通过两天的不断补充完善,并加以战术推演,最终形成一个详细的战役规划。
此次战役,将动用齐国陆战队三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连,一千三百余;长山岛乡兵三个中队四百余;自救军三个营头,两千一百余;退驻金州的永初朝廷官军两千三百余;郑森部火器营八百,安平营八百余,临高镇一千三百余;又从耽罗岛(今韩国济州岛)抽调永初朝廷官军和乡兵一千五百余;总兵力接近一万一千。
明齐联军舰队分出部分桨帆船和小船,前出汉江,至汉城附近,做出截断清虏大军北归的架势,迫其撤军回返辽东。
联军舰队另外一部,则携郑森部和耽罗岛(今韩国济州岛)永初朝廷官军计算四千五百余,至安州,在舰队火炮的掩护下,阻清虏于清川江。若清军不计代价猛攻安州,强度过河,则在大量杀伤清军后,可择机退出,乘船撤回丹东。若清虏不敢过多消耗兵力,则可迫使他们转道向北,走崎岖小路。如此,清军必然会丢弃部分车辆辎重,达到削弱其后勤补给的目的,同时,也相应延缓了他们北撤时间。
最后,联军集结重兵于鸭绿江北岸,阻击清军回返辽东。相信清军赶到此处时,已然耗费了不少时间和辎后勤给,必然会选择强渡鸭绿江,猛攻丹东一线联军防线,以图打通一条北返道路。
当然,清军也可以选择绕道北方山区,走茫茫林海,去往吉林,然后再回返沈阳。这种情况也是联军所乐意看到的,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大雪封山。若是要走雪原林区,不说他们无法携带大量辎重补给,就是面对严寒天气,也会要了他们大多数人的性命。
虽然,清虏中的满洲八旗也是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走出来的女真野人,但数十年时间未曾经历过野化训练,而且还享受过若干年中原的花花江山生活,恐怕真的钻入雪山林区,未必能有几人存活。
阻击清虏于鸭绿江边,切断其回返辽东退路,凭借联军动员组织的万人规模和强大犀利的火力,联军上下有充足的信心,可以将这三万清虏大军堵在鸭绿江南岸。
不过,联军最为担心的是,清虏在一击未克后,会迅速退回朝鲜境内,寻几个朝鲜大城重埠暂时停驻休整,然后等待清廷派出援兵,两面夹击,打通鸭绿江的北返道路。
若是清虏真的如此应对,联军最后也只能退兵,草草结束这场战役,任由清虏大军退回辽东。
“以清虏骄横的心性,不至于避战认怂吧?”联军陆地指挥官李发德见贺云峰有些患得患失的模样,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放心好了,清虏以三万兵马,一路杀至朝鲜王京,差点捉了朝鲜国王和诸多大臣,这是何等志得意满。即使因为俺们的因素,不得不退兵北返,但他们也必然气焰嚣张,全力攻来。”
“你想想,三万清虏大军,而且大部分均为八旗部伍,若是在大明境内,足以击溃数倍明军,纵横中原,驰骋南北。所以,他们一定会毫无顾忌地冲过来。一定会的!……到时候,俺们就将他们全部弄死在鸭绿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