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谁开的头,三楼众人齐齐鼓动,要陈颍作一首诗词来。
赵旭饮下杯中酒,开口道:
“不过是作首诗词,又有何难,但是各位不拿些彩头出来,就想空口使唤我儿,岂不是有些不地道,快快拿了彩头出来。”
众人皆是欢笑着拿出彩头了,然后继续起哄让陈颍作诗。
陈颍只得心中愤愤吐槽着这坑儿的爹。事先毫无准备,这时让他即兴作诗,急切间如何作得。
幸好陈颍脑中有不少诗词储备,换了其他家族的子弟来怕是立马变成“社死现场”。
陈颍略作沉思,翻着脑海里的诗词,最终选定一首,提笔挥墨。
《喜迁莺·庆端午》: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陈颍再一次无奈化身文抄公,收获满场赞颂喝彩,还得了不少彩头。
回府后,陈颍派人去接了宝琴来。白天要过端午佳节,薛适上京到内务府交接领了采办的任务,也在端午之前赶回了颍川,陈颍自然不会打扰人家一家团聚过佳节。
晚间接了宝琴来一同给她的好姐妹陈沁过生辰。陈家祖孙三代再加上一个宝琴,在三恪堂内摆了家宴,齐齐庆祝陈沁又长了一岁。
“最喜欢哥哥做的寿面啦,又好吃又好顽。”
看到陈颍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到她面前,陈沁高兴地鼓着掌跟宝琴炫耀。
宝琴微微一笑,脸上并无艳羡之声。
【我过生辰的时候颍哥哥也做了给我呢】
吃过寿面,众人又拿出給陈沁的生辰礼物,陈沁收着礼物,笑得合不拢嘴儿。
陈颍又拿出黛玉托他送给陈沁的生日礼。上次黛玉生辰时,陈颍南下,陈沁也是让陈颍帮着带了礼物给黛玉的,如今陈沁生日黛玉自是不会忘却的。
端午过后,陈颍便一心读书,准备院试。
读书之余,时常陪同陈沁和宝琴顽耍一阵,调节一下心情。还常与苏州的黛玉和妙玉书信交流,日子娴静惬意。
端午后过了几日,陈颍倒是收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信。李铭自京中来信感谢陈颍,信中提到他读了陈颍所赠之书获益匪浅,还写了不少他的见解看法,提了一些疑惑询问陈颍。
陈颍回信,一一解答了李铭的疑惑,并对他那些见解的可行性作出评价。又挑了一些书籍同书信一齐回给李铭。
到了六月份,骄阳似火,正是三年两度的院试之时。
陈颍提前到了开封府,在陈家名下的宅院温习备考。
院试由中州(河南)学政主持,于开封府设考场让周边各府通过了府试的学子前来应考。
考前的流程与县试府试相同,要查验考生的“亲供”“互结”“具结”等证明,入场前也有“搜子”严格搜查考生身上与考篮中是否有夹带作弊之物。
院试共有两场,一场正试,一场复试,通过正试才有资格参加复试,正试前二十名左右的学子会被提坐“堂号”,受到主考官的密切关注。好处是极有可能等到学政大人的青睐,被收为弟子都是有可能的。弊端自然是考生很可能会因为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对于前世身经百考的陈颍来说,就算监考老师站在一旁他也不会紧张,自然是轻松考完了复试,出了贡院登上梅笔早早备好的马车,回府歇息去了。
PS:感谢书友SayaKaforu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