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看停在路中的行军队伍,李孟羲皱眉,“咱还是继续行军吧,往南皮城。”
大军停在路中不安全,还是找个根据地驻扎下来的好。又考虑到,大军为骑兵后盾,要是五路骑兵但凡哪一队受挫败退回来,大军要负责接应。骑兵在往前拉网搜敌,大队人马也得往前才能及时接应,这就使得,大军既得找驻扎的地方,又得往前,考虑到南皮城可能已经被攻破了,早晚得攻城,索性直接往南皮城直去。
行军队伍收缩了,单列车队变成了左右双车,这是为了在万一遭遇敌军来袭之时,敌军不管从哪个方向来,士卒退到车辆中间,腹背皆能有偏厢车遮挡。
可此中有问题,道路还行,大道宽敞两排车挤到一起行进能挤的下,可车就不对劲儿了。
军中的粮草车辆是偏厢车,也就是只有一边有车板,一边没有,偏厢车的好处是,一是节省材料制作简单,二是在实战当中,士卒容易从一侧上车。
偏厢车既然只有一边有板,那到底偏左厢还是偏右厢就值得讨论了。
很早之前的讨论是,由守城,守城之时发现人流上下方向没有统一规定,容易引起混乱,李孟羲又习惯靠右走,所以也就规定,凡守城或者行军,统一靠右走。
行军既然是靠右走,那么极限状态下,极限情况,如穿山过谷之时,道路只能容下一辆车前行,这时,前方突然有敌军杀来,于此时,最好的做法是立刻把排头的那一面车横起来。
于此时,靠右行驶,车辆只能往左转,往左横,这时,车板在右边,刚好能使车板在前遮挡。
当初,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决定把偏厢车车板设在右边。
可此时看来,于大路行军之时,车板全在右边,同向行军,就要么只能遮右,要么就只能遮左。
李孟羲坐在马背上,低头看着右遮左不遮的偏厢车,眉头紧皱。
(难到弄错了吗,难到偏厢车应该有两个车板吗?可,若是如此,攀爬登车该多难?两厢都有车板的车,跟厢车有何区别,装载量太少了……)
正当李孟羲想着,前边刘备回头看来,刘备指着行进的车队,说到,“羲儿,你看这车,某觉着,要是车两边都有车板就好了……”
李孟羲咧嘴笑了,英雄所见略同,刘备何时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力了。
偏厢车肯定不能左右都设车板,这样既影响运力,又不利实战,还增加制造难度。可有时,真的需要左右都能遮挡的时候。
刘备与李孟羲两人边骑马赶路边商议者,两人商议的第一种办法,做配件。也就是说,偏厢车一边的车板做死,另一边做成活动的,平日无事之时,活动车板卸下来绑在车底带着走,到需要左右御敌之时,再把车板装上。
这是第一法,李孟羲想了想,如果要车板能方便的绑在车底,那车板就不能太宽,得跟车身一样的宽度,只有这样的宽度才能方便携带。
还有,长长一截硬木木板,重量不轻,带这么一截木板,占据了几十斤负重,粮草从来都是大问题,把所有运载力全部运粮食都不一定够,浪费几十斤运力去拉一块不怎么派的上用场的木头,稍微有些奢侈。
因此,李孟羲觉得给偏厢车加这么一个配件不是太好。
第二法,不加配件,仍旧原样,偏厢车车板都在右侧,如此一来,右侧可以登车作战,左侧却不能。
可以加梯械,每一辆偏厢车,加一个短梯,危急时刻直接搬出梯子登高作战。
梯子倒是轻的多,不那么浪费运力,可此中却有了新的问题,梯子轻归轻,可他实用性不高,木板可以遮挡箭雨,梯子却绝对不行。
梯子性价比比木板还差,所以,梯子更是不好。
偏厢车车板太高,士卒站在地上无法越过车板射击,李孟羲想到两种方法,一种,士卒从车辆之间的缝隙射击,第二种,临时作战用盾梯。
在平日的战术训练中,三重盾阵能直接搭到墙头上去,小小一个偏厢车又何道哉。
当李孟羲想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惊悟到一种极其克制偏厢车阵的战术来。
偏厢车的优势在于,其等同于一个简陋工事,其有高度优势,也有遮挡优势,这使得偏厢车阵在与敌方远程对射时占据优势,也在与敌方近战搏杀中能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
但是,若敌方步兵以盾阵盾桥来攻,敌军结着龟甲盾阵缓缓压来,我车阵之弓弩将无法建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军压上来。
等近了,敌军再架起盾桥,偏厢车才多高一点儿,盾桥轻易可架,盾桥架起之后,偏厢车的那点高度就是一个小坡而已,敌军士卒顺着盾桥冲将上来直接跳车而过杀了进来,偏厢车阵顷刻为破。
李孟羲直到这时才意识到为何偏厢车是戚家军所用,戚家军有火枪啊,火枪面前,什么盾阵都不行,而弓弩时代,弓弩对严密盾阵极其无力。
李孟羲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车阵战术不能呆守,得留有出口,要破解敌方盾阵,得在车阵里布一些骑兵,等敌方盾阵结成,骑兵冲出去撞碎盾阵,使盾阵对车阵不能构成威胁。
战术不经意间就完善了,李孟羲掏出纸笔记下——车阵战术之骑兵冲击破敌方盾阵战术。
及,野战仓促御敌依车守御两法,第一法,士卒从车辆间隙发箭射敌,第二法,盾兵组盾阵,弓弩手踩盾牌越过车板射击。
大军减慢了行军速度,队伍收拢的极其严密,行军采用动静相间的方法,战兵们以两百人为一队调动了十几队,这十几队战兵在前方后方左方右方所有敌军可能出没的路口列阵守备,把整个行进缓慢的淄重车队跟龟壳一样包裹其中。
等车阵走过去后,列阵于路口的战兵队伍立刻再向前奔跑一截,在前方新的一个路口再早早列好阵势。
这就是动静结合的行军方式,俗称滚筒防御,当初合围皇甫嵩用的此法,现在用的是一样的方法。
在大军经过之处,沿路留下了一面面小小的纸旗随意用土坷垃压在地上。
纸旗上印着小小的【漢】字,字头朝北,意思是向北去了。
这是为了跟外出作战的骑兵队伍指引方向而特意留下的引路旗。
此番骑兵们出去作战,人地皆不熟,迷路是大可能发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