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军器验收
军中有一批军械做成了,诸般军械包括玄武战车,偏厢车,塞门刀车,攻城椎,还有可伸缩的长梯,还有狙击攻城弩,蜈蚣挂山梯,等等。这些所有军械,经不知多少次改进,差不多都完善了。
正好有闲暇,李孟羲抽空验收装备。
验收的第一个军械,玄武战车。玄武战车这东西最初的作用是为了填壕之用,玄武战车就是个大箱子,在万一遇到被敌人挖壕围困之时,一个玄武车填到沟里,等于垫上五十筐的土,行军之时,带上五十辆玄武战车就不惧任何壕沟围堵了。
从装备通用方面,箱形的车辆除了可以当填壕的箱子,其密闭性比普通车辆更好,可以装一些比如药品石灰之类的特殊物资,还可以跟偏厢车一样摆起车阵,还可以当做运水工具,玄武战车最特殊的作用在于,这种箱形车体如果做好水密性,直接可以当做浮箱来用。
因在车阵和浮水两方面大有作用,再加上车子四四方方,一圈都是壳,玄武战车的玄武二字便由此而来。
李孟羲围着一辆造型奇特的箱型车辆饶有兴趣的看着,一旁,负责打造玄武战车的匠人如数家珍的详细的介绍着玄武战车的种种技术细节。
在匠人讲述当中,李孟羲完全熟悉了玄武战车的构造。
玄武战车乃以榆木做的车身,榆木沉重且坚硬,不易被箭矢贯穿,这是考虑到玄武战车的实战作用。
在车箱之中,特意做了一些钩挂绳子的木撅子,这是为了在作战时方便悬挂盾牌的设计。在作战之时,只需把盾牌绑起,盾牌系在外边,绳子拴在车厢里,这就等于给车厢加了外挂装甲了。
玄武战车车厢高度为四尺五,这个高度度不是随意设计的,乃是考虑到了车阵作战时,使士卒藏身车中朝外探头射击时,射击动作既不会被车厢挡住同时车厢防护高度又是最高的高度。
同样还是为了车阵作战,在玄武战车一侧悬挂着一架小小的梯子,这是为了万一仓促遇敌,士卒可以借助梯子最快速度的爬到车厢当中作战。
玄武战车还有填壕之用,这就使得,玄武战车必须得有盖子,必须得像个箱子,只有当玄武战车完全像一个大箱子的时候,壕沟填完士卒才可以直接踩着车顶如履平地的杀过去。
匠人们给李孟羲演示了一下,他们搬来车板,往车顶上一扣,严丝合缝。
李孟羲想起,当初给这种箱车起名时,因为盖子一扣活像是个棺材,曾想把这种车命名为棺材车,结果关羽说不吉利,遂命名为玄武战车,想到这里,李孟羲不由笑了。
他看向匠人,问到,“平日里,车板在哪放着?”
匠人答说,平日里车板直接就合上就行了。
“那假设说,万一有朝一日,得边行军边在车厢里持弓戒备,这又该如何?”
面对李孟羲责问,匠人们早有应对,他们爬上在车上操作一阵,他们从车厢里捡出四个棍棒,往车箱四角一插,车板再往上边一盖,一个高高的棚顶顿时就架好了。
李孟羲好奇的凑过去看了一眼,他发现车板上面另有乾坤,车板四角特意留有圆洞,恰好跟四个圆棍相契合,车板就因此被牢牢固定住了,再怎么颠簸都掉不下来。
李孟羲抬头看了一眼高高撑起的车板,他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要是在作战之时,敌军箭雨抛射过来,正好被车板挡住,藏在车箱中的我军士卒可安然的反击,玄武战车的防御力比普通战车要好得多。
匠人们的奇思妙想还不止于此,匠人们又把车板卸了下来,把支撑的四根木棍换成了短棍之后,再次把车板装上。
换了短棍之后,车板和车厢的空隙只剩下两尺不到,这么点空隙,人在车厢里完全站不起身的,所以这种模式就不是作战使用,而是有其他作用。
玄武战车整个车体就是一个大箱子,这种车子相比其他车辆有更好的保温能力,所以,此种车辆很适合作为拉运伤兵的特种车辆。
将箱车之中塞上厚厚的被子,箱车又密不透风的,就算是寒冬腊月,箱车里也必定是暖暖和和的。
行军途中,难免会遇到下雨的情况,考虑到防雨的需要,所以玄武战车的车板比车体大上那么一圈就不难理解了。
在用作伤兵车辆之时,车板离车厢高度,只有不到二尺,高度这么低,车板又大,无论下多大雨雨水都泼不进车厢里去。
玄武战车的作战用途,伤兵车辆用途,都几近完美。
之后,李孟羲又让人提来许多水,把水灌进车厢里,灌的满满当当。
等上一段时间之后,李孟羲把车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检查了一番,一点漏水的地方都没有。
箱车几乎就是按做船只的工艺来的,填麻涂漆刷桐油的步骤一个不少。
防水性能没问题,箱车可以客串拉水的水车了。
防水性能没问题,那便说明,同样可以在水上使用了。
唯让李孟羲担心一点,为了增强防御力,箱车是用榆木做的,榆木俗称榆木疙瘩,这种树又硬又沉,用榆木做的箱车,当真能飘在水上的吗。
为一试究竟,李孟羲带着人到了河边。
箱车卸了轮子,车体直接丢入水中,还真的飘起来了。
李孟羲想看看如果进去一个人,拿着跟长桨,能不能把箱车当单兵船只来划行,需要一个人下去一试。
一旁,关羽自告奋勇决定一试。
李孟羲拿着绳索过来,把绳索递给关羽。
关羽眉毛一挑,“做甚?”
“绑腰上,万一船沉了,我把你拉上来。”
关羽摆手拒绝,“某熟水性,不必。”
关羽艺高人胆大,他拿着一根长桨,走入车厢中,沙滩上的士卒用力把车厢往水里一推,车厢下水了。
李孟羲在岸上就眼瞅着小小的车厢摇摇晃晃的往河中间驶去,然后过了不一会儿,小船停在河里不动了,关羽拿着长桨左拨右拨想把车厢往前划,车厢却原地转圈了,忽然一下车厢整个一歪,翻了,关羽被扣在水里了,不见人了。
“快救关将军!”李孟羲大惊。
士卒们赶紧想跳河救援,却看到一颗湿漉漉的脑袋钻出了水面。
——
等浑身湿漉漉的关羽走到沙滩上来,关羽直言玄武战车的难用,他言,玄武战车在水里晃荡的不行,稍微动一下就要翻了一样,还有,用着难用,桨划起来都不会往前跑,乱转圈。
李孟羲当场便想到了解决方案,乱晃荡,说明重心太高,在车箱里边放个石头就行,乱转圈是因为形状不好,玄武战车没头没尾的,划起来肯定没有方向感。
李孟羲立刻带着人对玄武战车进行改进,重心好解决,直接在箱车底部加一块重物就行,形状问题,李孟羲令人仿照小船的形状,直接在车厢前边加了一个三角木头,本来方方正正的车体加了这么一个三角木头之后,变得很像乌龟了。
之后,经测试,玄武战车里边放了一块石头之后,下了水不会乱晃了,稳当了许多,车头加了一块三角木之后,笨拙的车厢就变成了一条灵活的小船了,关羽持着长桨踩在车厢中左哗啦一下右哗啦一下,不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玄武战车能作为渡水工具,其意义是,一旦到危机之时,随时可以变玄武战车为单人舟,随时可以渡水。
玄武战车所有指标全部达到了,李孟羲跟关羽合计了一下,因为玄武战车用途多用,且也能拉运物资,带上玄武战车不算浪费运力,所以,可以稍微多带点。
李孟羲和关羽初步商定,每出军,带玄武战车五十辆以上为佳。
——
第二件军械,折叠梯。
李孟羲一开始想要的折叠梯是那种带滑轨的,一滑就展开的折叠梯,可这种梯子太难做了,最后妥协之后,匠人们做的折叠梯是跟积木一样,梯子分成短短的一截一截,想要多长的,就接多长。
验收的时候,让匠人们把梯子组装起来,梯子由二三十节组装到一起,总长度达到了十一丈,梯子放到城墙脚下一试,甲士沿着梯子往上爬一百人次,梯子依然完好。这种程度,已足够使用了。
据匠人们自己所说,梯子接到二十丈都能。
李孟羲仔细检查了折叠梯的做工,折叠梯用了最好的木头,还用了大量接续套件,做工精致且复杂,工本几乎相当于普通梯子几十倍之多。
折叠梯的意义不在于普通攻城战事上,其使用意义在特殊情况,比如,某日要紧急攻城,又没时间去临时砍木头临时做攻城梯,军中常备一台梯子,随时可以展开攻城,也随时可以爬山过坡。
折叠梯的意义还在特种作战之时,士卒夜袭敌营之时,有时得翻越敌军营寨,有时敌军营寨设在险峻处,攀爬极难,这时就必须得有梯子。夜袭行动人手精少,带大型梯子多有不便,所以小型可接续的折叠梯就极为必要。有了折叠梯,袭营士卒出发之时,一人背上一截梯子,到了目的地,再临时把梯子组装起来,快速而高效。
折叠梯验收成功,一架二三十丈的折叠梯一辆车就可以拉完,行军之时带上这么一架梯子,不算拖累。
——
偏厢车乃是专用的野战装备,做顶级厉害的偏厢车当然能做,可以用最好的木头做车身,可以在车上蒙铁皮,可以把铁皮弄二指厚,保准重骑兵都撞不动,然,考虑到运力问题,行军打仗时,所有车辆都用来拉运粮草也不一定够,要是为了车阵作战,把车辆弄的又沉又重,这就等于是因小失大了。
作战或不必用车阵,但是,作战要是粮草不够是万万不行。
综合后勤与实际作战两方面的需要,偏厢车用了最简的形式,偏厢车以普通板车为基础,在一侧加了一个高高的车板,车板用硬木制成可遮挡箭矢,硬木的长度乃是经精心设计,两辆偏厢车首尾连在一起,车板恰好对齐。
还有,偏厢车跟玄武战车一样,内里也有拴绳子的地方,也可以把盾牌吊出去增加外挂,偏厢车比玄武战车多了架矛的位置,在偏厢车车板上,留有几个卡槽,在偏厢车另一侧,相对卡槽位置,另有一挡板,这是简单又精巧的设计,作战之时,只要把长枪长戟之类的长柄武器抵着挡板卡在卡槽里,直接就能竖起一道坚实的枪林。
固定不动的枪林对敌方步兵没啥用,长枪防的是敌军骑兵,偏厢车毕竟也不太高,敌军骑兵要想冲阵,有一定可能跳将进来,所以加一道长枪之后,车阵就变成了刺猬,将使敌军骑兵跳车而入的可能降到最低。
偏厢车的所有细节都是李孟羲设计的,如果仔细测量就会发现,枪只要卡在车板上放好之后,枪的角度超过了六十度,又高又狰狞的立着,再加上偏厢车的高度,两者一合,飞马难越。
偏厢车的其他技术细节还有,每一辆车的车把都高出车身一掌,这个设计使得在组车阵时,后车的车把可以正好搭在前车之上,可以如同锁链一样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