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可按从军年限,从军每多一年,军饷便多上若干,另,选拔军官之时,两人战功相近,先选从军年限久者。
身经百战之卒,无论如何,更为可靠。”
秦束闻言等人思路大开,连连点头。
“还有,某听闻有开拔费一说,即,大军每开拔,先发开拔费,作战之时,阵战一次,每经一战,便算一次历战之功。
如此,战起之时,亦是钱财连绵而来之时,经阵愈多,所得钱财愈多,有此激赏之法,士卒必闻战则喜。”
闻战则喜的虎狼之师,古时只有秦军能如此,唯秦国举国上下是一整个战争机器,后世之汉唐元明,皆不如秦国极端。
大秦军功制度如何,李孟羲并不十分清楚,李孟羲更擅长以利诱人,在战功以外,补上开拔费,出战一次,就赏一次钱财,此法虽不一定能激的士卒悍勇如狼,但最少最少能抵消士卒对作战的畏惧。
商讨完毕,于战功之外,加上行军里程的核算,加上服役年限,加上开拔费,加上历战费,数条齐下,功赏规则大为完善。
新的功勋规则已经定下,还剩一项最重要的事,不管是要把士卒所有的之行军里程记录在册,还是记录其服役年限,还是记录战时其历阵次数,要完成这所有记录,首先,得有,【册】。
幸好现在造纸术已经成功,要是军中现在依然用竹简作为记录工具,就竹简低下的信息承载能力,记录后勤淄重都得减省着记,哪里有空闲的竹简去给成千上万的士卒单独记录。
李孟羲想到了学生证,按学生证样式,巴掌大的一个证件,外边弄两个硬壳,中间十来页纸就够用了,纸张上打上表格,用于逐次记录行军里程作战次数等信息,不仅如此,还能记士卒的籍贯,亲属,个人详情,等等信息。
考虑到纸张容易磨损,还有墨迹容易被雨水晕染等缺陷,李孟羲觉得,只有一个兵员证还不足,还得配一个防水的小盒子。
再考虑到,为避免士卒们自己修改军功信息,最好是将兵员证记录两份,一份发给士卒个人,一份留做备案。这样,一可在士卒不小心丢了兵员册之后能立刻给补办,亦可避免士卒自行修改。
李孟羲把兵员册相关说与秦束等人,秦束想了想,补充了一句,“最好加上印玺,印玺盖住字迹,可禁绝后改之可能。”
李孟羲想了想,他觉得有道理,把信息记录上去之后,再把印章盖上,那么,印章的痕迹就在字迹上面,要是有人想涂改,后改的墨迹就会反把印痕盖住,直接就暴露了。
印章做起来应该不难,普通士卒大概不需印章,按个手印就行……不对!普通士卒可能按不了手印,冷兵器作战,手指头很容易被砍掉,手指头没了,就不能核查印证了。
成千上万的士卒,一人一个私人印章,这需要成千上万个印章,雕刻匠人们的大活儿来了。
还剩最后一个问题,李孟羲寻思,做兵员册需要做硬纸壳子,可,硬纸壳子该用何种材质来做?
一直以来都是在搜寻书写用纸的材料,书写用纸柔软细腻,跟硬纸壳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