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新物质(2 / 2)

李孟羲疑惑极了,他感觉到了异常,可不知异常在哪。

起身,李孟羲去准备的一些工具,他准备了四只碗,一只装草木灰溶液,一只装石灰水溶液,两只盛清水。

四只碗端了过来放在矮几上,在弟弟的旁观之下,李孟羲开始了实验。

第一步,清水倒进石灰水里,端起碗把清水向石灰水里倒去,随着清水的倾倒,李孟羲发现,石灰水溶液当中,变化不大。停下想了想,李孟羲认为,水倾倒时所带动气流,不足以迅速的向石灰水当中引入二氧化碳,也就是,石灰水当中的沉淀不该出现的那么剧烈。

随之,第二步。

石灰水倾倒进清水,沉淀产生的微乎其微。

第三步,草木灰溶液倒进清水,无有沉淀。

第四步,清水倒进草木灰溶液,同样无有沉淀产生。

到第五步,将一碗清水倒空,腾出了碗,空碗里先倒些许石灰水,随后,再倒进些许草木灰溶液,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两种液体接触,顷刻间有大量白色沉淀出现。

顿了一下,李孟羲停下了动作,李孟羲看着碗里出现的奇怪沉淀,他很是不解。

两种碱,氢氧化钾,加氢氧化钙,这两种玩意儿竟然能反应的样子,两种碱之间,竟然会反应?!

李孟羲化学不怎么好,知识快忘完了,可知识忘的再多也知道,碱跟碱之间他妈的根本不该反应!

而且,反应出的白色沉淀,石灰水中出现白色的微量沉淀,这大可能是碳酸钙沉淀啊。

李孟羲眉头紧皱,他紧紧盯着碗底的沉淀,直挠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氢氧化钾溶液跟氢氧化钙溶液怼一起之后,竟然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碳酸,哪里来的!

物质不会凭空创生,只会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由此,可以推断出,沉淀反应过程当中,一定有碳酸根的参与。

推导到这一步,李孟羲再一次茫然了,碳酸根哪来的?

李孟羲转头看弟弟,他皱眉问,“小砖,你觉,碗里的白的是啥?”

小砖一脸天真的看着李孟羲,“不是面儿面儿吗?”

好吧。

面儿面儿。那奇怪的很。

此时,有数个问题未知。

第一,不知白色沉淀到底是不是碳酸钙沉淀。

第二,不知两种溶液加到一起之后,除去沉淀,剩的会是什么。

为求得真相,势必要开始进行新的实验了。

李孟羲起身开始准备。

有鉴于,石灰水溶液当中,氢氧化钙溶解度非常的少,因而,沉淀也少的可怜。一大桶氢氧化钙容易当中,就算所有氢氧化钙都变成了碳酸钙沉淀,所有沉淀加起来,不一定有没有一勺呢。

而区区一勺的质量想测试其性质,显然不可能。

所以,为了制备出足够的物质,不得不再一次调集大量人力。

——

数刻之后,城外空地。

两百人力,两百只大瓮。

当中一百只大瓮,士卒们拿着石灰水慢慢往里撒,撒上一点就搅拌一阵,直到最后石灰水撒进去径直沉底不再溶解为止。

另一百大瓮,士卒们拿着碱面,同样如此操作。

碱面乃是从熬煮的草木灰溶液移出清液,再经过滤除杂之后,提取出的纯净的固体碱。

又数刻,百瓮草木灰饱和百瓮饱和石灰水溶液都已配置完毕,接着取来另外的大瓮,一瓮草木灰溶液加一瓮石灰水倒在一起。

两种溶液倾倒下去,沉淀立时出现。随之,士卒们拿着棍棒快速的搅拌起来,随着搅拌进行,沉淀越来越来越多。

于最后,一百大瓮混合溶液搅拌完成,李孟羲下去巡视,他看到,两种溶液混合搅拌静置了一段时间之后,瓮底留下了很多白色沉淀,而上层液体仍然清澈。

在开始固液分离之前,一个之前从未深想过的问题让李孟羲一时迟疑。

此番不是为了生产,也不是测试纸张测试实物,乃是要测试物质本身的性质。

既然是要探究物质本身的性质,那就得保证物质的纯度,至少得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纯度才行。

问题就在这里,一瓮石灰水,加一瓮草木灰溶液,两种溶液相溶,产生了大量的疑似碳酸钙的沉淀,但,无法确定,草木灰溶液和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反应完了,如果没反应完,在随后的固液分离过程,固体沉淀中会残留着大量杂质(草木灰或氢氧化钙),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后续的实验。

所以,必须得想办法去除除杂。

思索良久,李孟羲有了初步的计划。

他令士卒们把所有的混合溶液的上层清液全部挪到另外的瓮中,剩下的沉淀留下。

很快,士卒们完成了任务,一百大瓮的混合溶液,清液移走之后,瓮底所剩的白色沉淀液体虽说不多,可要是倒出来,能倒半碗还是有的。

随后,下一步,李孟羲令士卒将所有的沉淀物收集到一起,瓮底留下的些许残留拿清水刷了刷同样收集到了一起。

沉淀物收集完毕,一百只瓮当中所有的沉淀物都收集到一起之后,盛满才不到一瓮。

由此可见,沉淀物该有多稀少。

一百份沉淀物集中到了一起,在这不满一瓮的白色浆状物质当中,除了有沉淀,还有大量的草木灰和石灰水残留,随后,要将作为杂质的草木灰石灰水残留除去。

去除固体物质中的水溶性杂质的方法是,李孟羲找来了漏斗,还有厚实的优质纸张,将纸张叠成漏斗形状放在漏斗内,然后,另一边,士卒们把一瓮沉淀物分盛四瓮,每瓮都加满了水充分搅匀。

随后的操作方法是,将沉淀物倒进纸漏斗里,沉淀物无法穿过纸张,而液体很容易穿过纸张流到下边,这就实现了物质分离。

一大瓮沉淀物质,用小小的滤纸去过滤,工量繁重,李孟羲把过滤工作交给一个靠谱的百夫长之后,他到另一边,开始另外物质的除杂。

在整个测试当中,草木灰溶液和石灰水溶液混合在一起之后,产生了一种疑似碳酸钙的沉淀,还剩下了一种成分未知的反应物,未知反应物溶在水中,同时,水中还有未完全反应的草木灰/石灰水。

前边固体物质当中除去可溶性杂质,用滤纸过滤。

现在,可溶性物质当中除去另外的可溶性物质,难了。

李孟羲只知,氢氧化钙也就是石灰水,石灰水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也就是,把混合溶液加热,如果溶液当中多余的是氢氧化钙,那么这些剩余的氢氧化钙很容易沉淀下来。

所以,第一步,加热。

士卒们依照要求,开始对溶液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李孟羲四处查看,他认真的去观察每一瓮溶液的状况,他发现好像随着溶液升温几乎没有沉淀析出。

想来,氢氧化钙本就难溶于水,再跟草木灰溶液一反应,大量的氢氧化钙已经变成碳酸钙沉淀了,沉淀的碳酸钙已经分离出去了,溶液当中所剩的氢氧化钙肯定极少。

到这里,李孟羲突然停下了,他想到,氢氧化钙因其受热降低溶解度的特性,氢氧化钙的除杂容易处理;可草木灰溶液,随着温度提升,溶解度是增大的。

在而今的技术条件下,加热比冷凝容易,加热只需升把火烧一下,冷凝却只能用冷水冷凝。

考虑到这一点,鉴于草木灰溶液跟石灰水溶液这两种溶液的除杂难度差异悬殊,两种溶液的配置侧重有了。

既然是氢氧化钙更容易去除,那么,配置混合溶液时,可以偏重于多加点氢氧化钙溶液,这样,即使加的多了,后续除杂时,加火烧一下就行。

李孟羲暗自记下。

——

数个时辰之后,两下的除杂任务陆续完成。

沉淀物除杂一边,士卒们用滤纸把沉淀物过滤了数次,每过滤一次,都加了水重新搅拌一次,再过滤一次,这样,沉淀物当中那些残留的物质便在不停的加水搅拌过程中被溶在了水里,然后随着水被滤纸过滤了出去。

经数次过滤,沉淀物当中的液体杂质已大部分出去,沉淀物的纯净度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在混合溶液这边,一百大瓮的混合溶液,随着沸煮,水蒸气不停的蒸发,剩余的溶液不停的减少。

最终,蒸发到最后,一百瓮合成三五瓮,三五瓮最后合成一瓮,最后的一瓮浓缩液再经沸煮,煮下去了十之七八之后,剩下的最后的液体,移到陶碗中。

盛着浓缩的溶液,陶碗放到火上,用火焰进行着最后的蒸发。

很快,一碗水蒸去三分之一碗,最后,碗中析出了大量的白色粉末和片状混杂的结晶物。

数碗析出物集中到一起,得到最终产物,得到白色物质一碗半,李孟羲端着碗,皱眉看着里边的白色物质。

他妈的,又是白的,草木灰溶液提取物是白的,杨柳树皮提取物是白的,现在制得的产物,又是白的。

把白色粉末捻起了一点用手指捻了一下,不知是不是错觉,李孟羲感觉这种白色的粉末捻着有微微的发热的感觉。

会是什么呢,一种新的白色的未知物质。

李孟羲想尝一下,可又怕万一毒死了怎么办,他找来一只干净的碗,把白色粉末丢进去一点,白色粉末入水很快就化开了,不知这种物质的常温溶解度是多少,李孟羲继续加了许多。

片刻之后,当白色粉末再加进去,粉末沉到了碗底,不会再溶解了,这说明,饱和了,制备出了饱和溶液。

李孟羲端着饱和溶液看了很久,他犹豫了下,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从碗里沾了一滴溶液,伸起手,往手背上准备滴上一滴。

李孟羲瞪大着眼睛,他全神贯注的盯着木棍上的一珠液滴缓缓的流下来,流到末端之后,啪嗒一声,滴了下来。

液体滴到了手上,李孟羲感觉还好。

可随之,剧烈的灼热感和疼痛感随之而来。

痛!

李孟羲瞬间瞪大了眼睛,他看到,被液体滴到的地方,迅速就发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