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科举取才之法(2 / 2)

不是我军中之人,乃来投之人,彼此不同,不可一概论之……”

李孟羲面无表情,盯着刘备的眼睛随意道,“那你便人尽其才,便妥。”

刘备笑笑,“众人新来,某不熟知,如何能人尽其才?故等羲儿同来相商……”

“奥!”李孟羲奥了一声,他眨了眨眼睛,“原来玄德公不知众人才能,不知其良莠如何?呀,你都不知,我哪能知?”李孟羲阴阳怪气的回怼。

刘备哪里没听出李孟羲的不快,刘备尴尬的只挠头,尴尬不已的刘备尬笑两声,讨好道,“羲儿,你素有识人之能,何推拒也?”

李孟羲摇了摇头,正色回道,“玄德公错了,某并无识人之能,”说着,目光移向侧旁简雍,一字一顿道,“某纵是能识人,不能识得十几人,莫纵能识得十几人,纵能各依其能授予官职,可众士子,或心有不服。”

听到这里,简雍眉头一皱,出声道,“小军师莫出此言,此番前来诸人,皆是有才之士,绝不致狭隘如此。”

李孟羲闻言,灿烂的笑了,他睁大眼睛,盯着简雍,“奥?如此说来,简雍先生极熟涿州士子?”

说罢,转头看向刘备,笑着道,“玄德公还何须某来建言,简雍先生便不就是识人之人?众人安排之事,交由简雍先生,不正好?”

李孟羲一句一个简雍,听得简雍忍不住回道,“某字宪和,呼我宪和便是。”

“奥!宪和先生,”李孟羲脸上挂着浅笑,“那依你之见,涿州众人,当授何职?”

简雍不傻,分派官职之事,哪能他简雍一手操办,于是简雍推拒到,“哎,此事,当由玄德公来,哪能我来插手。”

事情便又推到刘备身上了。

简雍拿眼往刘备看,刘备拿眼往李孟羲看,下边关羽,也拿眼看李孟羲。

而李孟羲呢,面上带笑,一脸平静,手指放在矮几上,轻轻一下一下弹着。

刘备目视李孟羲良久,李孟羲也毫不躲闪的与刘备对视了良久。

已相处了很久,刘备对李孟羲已分外熟悉,此番李孟羲屡屡推拒,还屡屡出言暗讽,这让刘备觉得,李孟羲对任用涿州士子的一事,似乎是有意见。

可是,不应该啊?人才来投,提拔重用之,有何不可?

刘备想不通。

刘备眉头皱起,盯着李孟羲,严肃说到,“羲儿啊,人家来投,若是不用,岂不轻慢人才,更阻塞了贤路?你说,我提用众人,该是不该?”

应着刘备略带质问的目光,李孟羲叹了口气,他目视着刘备眼睛,缓缓说到,“可还记得去年之事?去年,某提拔黄巾旧将周仓廖化等,当时玄德公劝我,说军中有功之士尚未拔擢,若先提拔黄巾降兵,此举岂不要寒了众将士之心?

当时,某深思之,确是如此。功赏并官职授予拔擢,当上下心服,不依功勋,突然拔擢另外,此为无制。不依制依规而行,于将士,则是不公。于是当时所议,日后,不管降兵,还是归服,还是来投,但来者,当与军中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李孟羲严肃的看着刘备,“当时玄德公所言,某深为受教,怎么,时至今日,玄德公忘了此前所议?要故错重犯?”

刘备恍然明悟过来,他嘴巴张了张,辩解,“……这,这是不同,黄巾乃降兵,涿州士子乃投靠……”

李孟羲嗤笑,“这有何不同?”

刘备理屈,语滞,“士子,士子乃读书人也……读书人,怎能和贼兵并论?”

李孟羲扒着矮几身体后仰了着仰头呵呵笑了,笑得连连摇头,笑完,李孟羲凝视刘备,“读书人?确实,不识字,不能写,不能记,许多重务,确是得读书人来。

读书识字的人也少,高看一眼,无可厚非。但是!”

李孟羲忽然语气一变,目光一凝,语气带上了三分严厉,他声斥道,“若说要提拔重用读书人,读书人,呵,我军中也有几百读书人!

君子营众人日日教授顽童,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要说提拔,也该先提拔君子营才是!为何,涿州人来,一事未做,一功未立,便先要提拔他等?是何道理?公正何在?”

刘备神色复杂,理屈的刘备既反驳不了李孟羲的话,又还是觉得不给涿州乡人一官半职道理上说不过去,半晌,刘备低声说到,“非是如此,君子营乃黄巾……”

“荒谬!”李孟羲啪的一拍矮几,冷声斥道,“玄德公莫忘了,你涿州起兵之时,乡勇不过五百,而今人十几万之众,巨万兵力,要说可全是黄巾!我军根基便就是黄巾,还何分个里外?”

刘备一句极其不政治正确的话,让李孟羲不开心了,他瞪着刘备,脸上怒意可见。

李孟羲敢训斥刘备,训刘备跟训什么一样,简雍见之,惊诧万分了,可见刘备耷拉着脑袋,也不生气,再看下方,关羽面色平静,也不当回事,简雍惊异。

看气氛闹的不愉快了,简雍思绪飞转,他出来打圆场,简雍笑着说到,“小军师差矣,虽不必分里外,可此番来的涿州士子,可个个是涿州闻人,又岂能与常人并论?拔擢涿州士子,又岂非不能?”

李孟羲收回目光,看向简雍,咧嘴笑了一下,“说什么涿州闻人?呵,涿州之一县之地,论人才,怎比得过巨鹿一郡?

若涿州十五人乃皆是千里挑一之才,那我君子营众人,为巨鹿整郡人才荟萃,为万里挑一。

宪和先生,你轻我君子营,却是不该。”

简雍被斥的哑口无言,能言善辩的简雍嘴巴张了几张,说不出来话。

简雍看向刘备,见刘备低头不言,垂头丧气的,就提拔涿州士子个一官半职,就这么点事,刘备就干不了?非得听一娃娃的?简雍气闷,索性一甩袖子,叹了口气,闭上了嘴巴,一句话不打算说了。

气氛沉默了,四下安安静静。

良久,刘备苦笑一声,他看着李孟羲,叹气,“唉,羲儿,那你说咋办?某总觉着,人远道而来,不给封官,不是回事儿。”

李孟羲平静的看着刘备,说到,“如某若说,某也好,玄德公也好,乃至宪和与关将军也好,先说我等有无识人之能,纵有识人之能,识不得十数人,数十人,乃至数百人。

再者,纵是能识众人所长,纵是依其所长授予官职,纵是我等任人所长,然,众人必多有不服,暗骂不公。

为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世间智者明者毕竟少数,不自知不自明者乃多数也。”

“玄德公问我,该是如何。此中,识人难,用人难,能使众人皆心服之任人之法,更难。用涿州士子,于君子营众士不公,难;不用涿州士子,怠慢来投,难;两方皆用,此时我军万象伊始,空闲官职多矣,封官易事,可待日后,又该如何?来一人,便要封官,来一人,便要封官,此法岂可长久?此亦是难。”

李孟羲剖析了种种艰难,刘备听得眉头紧皱,愁眉不展。

看简雍,简雍脸色也稍缓。

之后,李孟羲面带笑意,目视愁眉不展的刘备,幽幽道,“玄德公可还记得,数月以前,乱兵中相遇,我俩初见之时,当时某所言之【科举】一法,你可还记得?”

“科举……”刘备呢喃,“这科举乃是……何意?”

刘备迷茫了。

李孟羲一看刘备迷茫的眼神,顿时心说,日,你给忘了是吧。

整理了下思路,李孟羲道,“所谓科举,乃是,以试取人之法也。”

“何为以试取人?

欲取人才,例,若欲取司法人才,便出司法之题于卷,使众人答之,而后,据所答,择其中优异者。再若,若欲取兵略之才,出兵法韬略之题于卷,使数百之众共答之,而后,据所答,择其优异者。

依此之法,无论兵政法刑之人才,无论其出身高下,无论其家门渊源,只凭才干取之,只唯才是举!”

说着,李孟羲灵感突来,“另有!除士人可科举取士,亦可武试,试弓马力道枪刀等艺,若为悍勇之士,便自然脱颖而出。”

“再有,诸如巧匠、医师、相马士等奇人,亦可出试试之。”

“别于查访、举荐、孝廉诸取才之法,以试取人,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此便为,科举。

之前所提诸难,不能识人,能识人不能识众多,识众多不能尽识人,尽识人难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分官职,却不能使众人共服。

此种种艰难,只用科举一法,便可尽解。科举题试之法,不必有识人之能,诸试一出,懂法者法题优异,懂兵书者兵书优异,勇武者着弓马优异,诸般人才优长尽显,其能尽展。”

说罢,在刘备关羽简雍皆目露沉思之时,李孟羲对简雍道,“涿州来人,十五士子,对其安排,某欲用科举之法试之。

若是,涿州士子当真才高出众,能笔试胜过了我君子营数百,那便让他为数百士人之首,又有何妨?

但若才不足,智不拔众,不堪为用者,那我巨鹿,虽是缺人,虽是空缺众多,可无一官可轻赏,便只能以民卒待之。”

目视简雍,还有刘备,还有下方关羽,李孟羲问,“宪和先生,玄德公,关将军,三位以为,此法如何?”

“好!”关羽抚掌赞叹。

“甚好!公正不偏也!”刘备笑了。

“便如此!”简雍神色振奋。

毫无疑问,李孟羲的唯才是举的科举法,对涿州来的士子是最公平最有利的,本来,涿州士子就来的晚,简雍都不寄希望于涿州同伴们能得高官重位,毕竟来的晚,比其他人资历浅薄的多。

可科举之法,不论资历,不论出身,唯才是举,那若是真有才能,便能得高官重位。而若是,才不如人,那才不如人还想得官,就算给他官,谁服?谁也不服。让简雍来评,简雍也不服。

于夜,李孟羲与众人商定了科举取才之法,准备待明日便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这只是寻常的一夜,巨大的划时代变革,便从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