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到此,已得到重要成果。
凭此强力木炭,可使纸浆脱色效果再强一个台阶。
关羽商量着想再煮一锅木浆造纸,可李孟羲知道,测试顶多只算完成了一半,这一轮测试用的全都是木头,全都是植物主干的部分。
而植物,一种植物,有主干,有枝叶,有树皮,有树根,还有花,有果,连果实也有果皮果肉和果核之分,测试远未结束。
下半部分测试,要更复杂数倍。
单柳木,就有柳树根,柳树树皮,柳树树枝,等等。
再考虑到烧窑制作木炭消耗太大工时工期太长,显然不适合用以测试之用。
李孟羲想到昨日所想到的,便捷制炭法,把木头装陶碗里,然后碗口糊一层泥,然后把碗直接放到火上烧,这样不用窑了,能快速烧制少量测试之用的炭。
再考虑到陶碗和泥的密封效果不好,泥封很容易烧裂,而且陶土的传热效果也不好,最好的选择是利用高压锅技术,用高压锅作为闷炭的载体。
想到这里,李孟羲动身去了铁匠营地。
这两日,因为造纸术暂时停止,为省柴,高炉也停止了,铁匠们在营地里无所事事,在自发的清扫各处。
李孟羲直接找到匠人首领,他下达了两个打铁任务。
第一个是,再做一个高压锅,所有的技术要求跟前一个一样。
第二个,他委托铁匠们做一些小的铁盒子,铁盒子的形状是扁平的长方体的,有盒,也要有盖子,盒子巴掌大就够了。
若再具体点说,李孟羲要的铁盒子,实则跟饭盒差不多。
李孟羲需要大量的铁盒子,至少五十个才够,这些铁盒子的作用是用于制炭之时,待日后测试其他材料时,可以一次将几十种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放铁盒里,然后一次可以制作几十种木炭。
高炉烧起需要时间,冶铁需要时间,匠人们把融铁打造成所需的物件也要时间,估计一天时间不够制作出所需铁器,尤其是所需的几十个铁盒子,在不能铸造的情况下,得用锤子一锤子一锤子把铁敲出盒子的形状,工作量非常大。
以李孟羲现在对锻造技术的了解,他推测,估计得两个整日,才勉强能够制造出五十个盒子,也就,高炉得一直烧两日。
李孟羲在想,锻造工艺中,最高的成本,除了人力外,似乎最高的成本是燃料成本,打铁锻造的时候,炉子得一直烧着,才能一直把铁维持在熔融状态,而一旦把炉子停下,就得重新热炉,预热的时间又得很长。
据说,现代钢铁工业的生产线,一旦开启生产,数年就不能停,一旦停下,生产线上的炉子就得全线加热,加热到了足够程度才能进行生产。
玻璃生产线似乎也是同样如此。
这其中,涉及到能耗和利润问题,也就是,炼铁炉相当一部分能量损耗在预热阶段,如果想提高染料利用率,就要一直生产,以尽可能避免不停的灭炉烧炉过程中无效的损耗。
可,要说一直生产的话,现在军中物资不够,李孟羲也没什么大规模生产的计划,炼铁炉建起来的目的,本来也只是为了利用漫长的冬日时间进行技术研究而已。
那么,若为提高热量利用率,不生产,一直研究的话,可以研究什么?
李孟羲想到了,打铁,锻铁,铁锅,冷锻甲片,灌钢法,各类兵器,可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高炉可以一直烧着了,铁匠们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轮流开工了。
李孟羲想要的第一件铁器,乃是铁锅。
和铸造铁锅相比,锻打的铁锅工作量极大,工期极长,得靠铁匠对一块铁捶打成千上万次,才能把一块铁锤出锅的形状。
一个锻铁锅,得一个铁匠耗费数日甚至十数日才能锻打出来,成本高极了。
这无妨,成本不是问题,铁锅可是太好用了,有了铁锅,可以做超多的美食。
李孟羲叫过铁匠队长,他交代将铁匠们分做数队,火炉自此日起,烧起就不停了,日后要日夜交替劳作了。
匠人首领迟疑了下,“那,军师,分几轮?多久换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