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张角献头(2 / 2)

李孟羲目的明确,他是直接去南栾城城头去了。

到东城墙上,城上尸体清理了干净,但血迹仍在。

李孟羲爬到城垛上,指着城下离墙只十来步,一堆烧毁的木头。

“昨日我数过,官军绕城有统共三十七架攻城塔楼,你部是如何将此三十七架塔楼,尽皆焚毁?”

竟然,风风火火的来,就为此事,张角讶然。看了一眼城下焚毁的塔楼,张角道,“用火耳。”

张角不说,李孟羲也知道,肯定是用火,不见城下攻城塔楼,已成了一堆木炭。

李孟羲疑惑,看向张角,“我知用火。只是,攻城塔楼造时,官军必是伐木新造,当时塔楼上下全是湿木为板,说不得还泼了水,糊了湿泥,你部是如何把湿木塔楼三十七架,尽皆焚毁,一架不剩?

是火箭?桐油?”

张角摇头,“木柴而已。”

木柴……李孟羲皱眉,于不久前,李孟羲刚弄懂守城之时的火守法。

火守法,守城之时,把柴火捆点燃,从城头丢下,火势若起,城下一片火海。

可看城墙之下,塔楼离城墙,十多步远,黄巾得有多少柴火,能在城墙下引起蔓延宽达十几步的火势而把塔楼焚毁。

南栾城中,难道柴草囤积众多,亦或是,黄巾后勤坚实,守城物资充沛。

可守城物资再充沛,黄巾火攻法何以如此犀利,令董卓三十余架攻城塔楼一个不剩。

百思不得其解,李孟羲看向张角,欲再问。

张角手指墙下,“以长椽大竹,挑柴捆,长出城垛十数步,抵至塔楼处,烧之。”

李孟羲眼睛亮了。

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张角所说的挑柴烧塔楼之法,李孟羲顿时眼界一开。

(卧槽,守城,还能这样的吗……)

李孟羲所悟的守城火守法,本只有把柴火点燃从城墙上推下这一种用法。此时,柴捆和落石大抵为同一类,为投掷武器,

然而竟然还有,以火捆续以长竹之火把用法。

长椽大竹长十几步,便可如火把一样,伸出十几步远,有十几步的攻击距离,何止能焚烧塔楼这般庞然大物,李孟羲还想到,可以做一些耐烧的铁链或者铁叉子,把火捆吊起,贴着城墙吊下,可以持续焚烧敌军靠城的攻城梯。

于此时,火可以贴着攻城梯燃烧,焚毁攻城梯的效率极高,敌军甚至没办法把火移开。

且李孟羲意识到这是一种可以用火阻拦敌军攻城之士的手段。用铁链吊着火捆顺着敌军攻城梯滑下去,敌军爬到半途,头顶就是火焰汹汹,此时,敌军纵是重甲之士,面临头顶上的烈火,亦束手无策。

李孟羲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强的反制攻城梯之法,无论箭支,落石,金汁,都只能稍缓敌军攻城士爬梯速度,唯有顺梯吊下的火捆,能长久阻滞敌军攻城势头。

所需,不过是一些铁链,铁叉而已。

正好前不久,李孟羲想到为反制守城方火攻,攻城士可以配备一些短戈,以有时勾走城头丢下来的柴捆。

此为兵器工具两用之法。

由此,知张角用大椽系柴焚烧攻城塔楼,李孟羲便想,是不是可以在军中配备一些有极长铁刃的兵器,平日作战,守城时,长铁刃用来插着柴捆去烧敌军攻城器械。因为铁刃长,不会被火焚毁,故而可用于守城。

想了片刻,李孟羲想到了此种可以用于火攻的长兵器了,有长鞘的长槊,长槊刃首像一把长剑一样,足够长。长槊已知,是长兵器中最长的一类。

若像短戈一样,短戈配备刀盾士,既能城头厮杀,又能起到工具的作用把火捆勾走,长槊于守城之时,也应该既能厮杀,又可吊柴火攻。

为使长槊勾柴稳当,可做特殊槊首,槊首做钩镰,钩镰用于勾住柴捆,不使其落。

此可为,钩槊。

钩槊这玩意儿汉末肯定没有,李孟羲又发明了一种兵器。

李孟羲本以为,城上空间狭小,过长的兵器不利城头施展。然,实际却恰恰相反,长的逆天的铁稍长槊,可用于火攻。

由此,则又反知守城之法,已知铁稍长槊火攻犀利,那么,为尽可能避开敌军火攻,应该选长槊不利施展之地,此长槊不利施展之处,应该是城楼之下。

城楼低矮如屋,长槊不能直,虽可斜放,但干扰旁人。

于是,城楼之下,不甚适合用长槊兵,于是,攻城之时,攻击城楼的器械不易被焚,于是,重兵此处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