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余攻城士,总分二三十部,由各百夫长汇总士卒们战后所得,最终,得良法共计有六十余条,其中大部分,都早已被收录过了,剩下的有用的,十九条,重要的则有三条。
一场汇总下来,李孟羲觉得收获满满。
旁边,刘关张三人也有一样的感觉。
把布匹卷起,笔墨收起,李孟羲仰头看天,皱眉发呆了片刻。
从士卒这里收集战术战策,是为集拢众智。这个众,众人,自然,李孟羲也在“众”的范畴之中,他本人,也具有强大的思考能力,和敏锐之战术直觉。
于昨日攻城战事,李孟羲尤有深刻之印象,他还记得,在视察弓弩营阵地的时候,有一个偷懒的弩手为省事儿,把弩架到板车车栏上,对着城头射。他倒是聪明,也是巧,板车往地上一支,弓弩手蹲在板车后面的时候,车栏高度,恰好很适合架弩。
当时,战场匆匆,未来得及多去想,当时想的是,弩架?狙击弩?
是这样了。
李孟羲嚯的起身,目光炯炯,“走!咱们去试试弩架!”
弩架的事儿,刘备稀里糊涂听李孟羲提过,关张二人则是一点不知。
一头茫然的刘关张三人,只能是跟着李孟羲忙碌。
李孟羲先是找了几把弩,然后,又去营外,着人布置靶子。
靶子在五十步处。
李孟羲看了一眼距离,有点远,但又不至太远。
一把弩臂宽阔的大黄弩,抵在脚上,大黄弩不仅弩臂宽,弩膛还长,竖着支起,膛尾都到李孟羲下巴了。
李孟羲下巴担到膛尾上,他扭头看着关羽,嘿嘿一笑,“关将军,我俩比试射术如何?”
关羽顿时就笑了,“好,那来!”关羽看了一眼李孟羲拿着的大黄弩,李孟羲个头矮矮的,抱着巨大的大黄弩,极不协调。
“来,羲儿,我俩换换。大黄弩你举的动吗?”
关羽想把手里的臂弩给李孟羲换。
“我就想用大的。”李孟羲才不换,坚决不换,
任由他了,关羽笑着不说话,倒看李孟羲抱不动弩,还怎么比试。
李孟羲真就抱不动弩,弩这玩意儿,重量大部分都在前边,前重后轻,李孟羲试着端平,弩首往下坠,他都抱不住。
他还没办法上弦。脚踩着拉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牛筋弦拉不动,李孟羲只好放弃。
“玄德公,帮我上箭!”李孟羲大爷一般,扭头就招呼刘备。
刘备乐呵呵的过来。
接过大黄弩,刘备也是一脚踩住弩首拉环,两手拉住弩弦,由着力气,往上一拉,嘎吱一声,十石强弩,一臂拉开,弩弦挂在了弩机上。
李孟羲递过去弩箭,刘备再把弩箭压上。
好了。
“当心。”刘备把上了箭的大黄弩小心翼翼的交给李孟羲时,特意交代了一句。
李孟羲比刘备更清楚弩走火有多危险,刘备谨慎,他更谨慎,他手根本不往弩机上放,而是一手抓着把,一手抓着弓臂,把大黄弩提了过来。
拿到弩,扭头一看关羽,关羽早就把臂弩上好了,一边等着了。
“五十步!咱俩都射三矢,看谁射的住靶子。”李孟羲认真宣布比试规则。
关羽不搭话,平举起弩,弩与眼齐,稍瞄了一下,弩稍上抬了一下,一扣弩机,嗖的一声,弩箭飞了出去。
李孟羲还未来得及看,“好!中了!”跟来看热闹的张飞就大声叫好。
关羽一矢射完了,众人目光都看向李孟羲,等李孟羲来发弩。
李孟羲却举止奇怪。
他让刘备把粮食袋子,给平放到地上,刘备不明所以,照做。
李孟羲又让刘备把粮食袋子中间,给弄个沟出来。
刘备不厌其烦,用掌刀往粮袋中间砸了几下,砸出了沟来。
这妥了,李孟羲示意刘备一边起。
然后,在刘关张三人愕然之中,李孟羲把弩放在粮袋中间,然后,他就地一趴,趴地上了!
刘备愕然,关羽愕然,张飞愕然。
不管别人怎么想的,李孟羲趴下之后,粮袋高度合适,粮袋中间有沟,刚好能固定住弩身。
李孟羲趴在那里,支起头,一只手端起弩机,另一只手,端着弩膛,那姿势,仿佛他不是在据弩,仿佛就是在架机枪,手把手托的。
大黄弩沉重的重量本让李孟羲无法把弩端平,也就无法持弩射击,但把弩放在粮袋上之后,好了,最大的问题没有了。
弩架在粮袋上,一点抖动没有,这稳的,比经年老卒还稳。
闭着一只眼睛,李孟羲眼贴着弩膛,由弩膛,到箭矢,再矢箭,视线一线,再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挪动弩架对准五十步外的木板。
对准之后,弩箭尾巴,弩箭尖部,还有目标靶子,三点成一线了。
对准了,李孟羲此时却犹豫了起来,弩箭下坠应该挺大的,理应是把弩稍微抬高一点。可万一抬太高了,会不会又反而偏高,李孟羲没有一点使用弓弩的经验,他迟疑了。
为求稳妥,他决定,照着靶子最中间射,这样,下坠一些,就射到了靶子下边,偏高一些,就中靶子上边,这样脱靶可能小一点。
考虑成熟之后,李孟羲稍调整弩的瞄准方向,他先是瞄准靶子中间位置,然后,再竖直往上抬了一点。
瞄准定住之后,趴低,用眼睛凑近弩机,又瞅了几眼,抬头,支起脑袋远看靶子一眼,觉得有底了,他稳住手,屏住气,使劲用力扣动弩机。
嘭!
弩弦崩响,弩臂颤动,嗖的一声,弩箭就发射出去了。
李孟羲都没来得及去看弩箭到底怎么飞的,他趴的太近,紧绷的弩弦回弹时啪的一声响,把他给吓了一下。
待他回过神来。
“好!中了!”刘备高声喝彩。
李孟羲一矢命中。
不是百步穿杨,是五十步,射中一大块门板。于一般士卒来说,一矢中地,稀松平常,但由连弩都抱不动的李孟羲来射,能一矢中地,就了不得了。
众人一块去看靶子。
树立的门板上,钉着弩矢两根。
右上侧一支,较中间一支。
“羲儿,这是你的。”关羽指了指中间那支弩箭,笑曰,“了不得,比某还准上许多。”
末了,关羽不服模样,低头看向,李孟羲,“再来!”
李孟羲傲然的脸一仰,手一伸,作请状,“走!”
一矢射中,李孟羲信心也来了,他觉得,能在弩射一项,跟神勇盖世的关将军掰掰手腕。
接着再比。
李孟羲依然是趴着,卧姿发弩,关羽依然站着。
两人又各发两矢,都中。
而后去靶子那里查验时,李孟羲发的两矢,比第一矢,更靠近门板中间区域,两矢都处于中间区域。
而关羽的两发弩箭,则还是偏边缘一点。
其实到这里,胜负已经分晓,李孟羲定点发弩,比关羽更精准。
谁射的更准,刘备看的分明,但他不明说,而是打圆场,笑道,“你两位,又是两发皆中,羲儿你射的是步卒前胸,二弟射马上骑士,你二人不分胜负。我看,到此为止吧。”
好一个射步卒,射骑士。
就一个门板,哪里来的步卒骑兵之分。
奥,关羽射的偏高一点,就是射骑兵了是吧。
那要是再高一点,射飞到天上去了,是不是可以说,把敌军帅旗射落了呢?
刘备这人,乃是装糊涂的高手。
李孟羲摸着下巴,看着门板中央自己的箭矢,(嗯,这个高度对了。)李孟羲满意的暗自点头。
关羽,也不甘的看着门板上边的弩箭,(偏高了。)关羽也有傲气,试射输给李孟羲一个娃娃,他略有不服。
“羲儿,我俩再比。”关羽又邀战。
信心爆棚的李孟羲毫不犹豫就应战,“好!”
第二轮比试,李孟羲嫌五十步近了,他提议,六十步比。
六十步,各发三矢,此次,还是不分胜负。
两人比的胜负心起,六十步比不出高低,那就七十步!
亲兵去挪靶子了,刘备欲言又止,生恐两人伤了和气,又不好叫止。
靶子到七十步外,已经有点太远了,李孟羲连射三弩,中了一矢。
关羽也中一矢。
又是平齐。
但随后,各人约定好各发十矢的时候,李孟羲中四矢,关羽就中两矢。
关羽远望着七十步外的靶子,眉头紧皱,转头,“再发十矢。”关羽落后一步,还要再比。
“好!”李孟羲应到。
前十矢,李孟羲中四,关羽中二。
又十矢,关羽命中率更差了,十矢才中一矢。
胜负终分。
李孟羲一个连弩都抱不动的家伙,胜过了勇武过人的关羽,战绩之对比,非常惊人。
造成此不可思议战绩的原因,有多种。
其一,李孟羲为找好的射击角度,他让刘备把粮袋正对着作为靶子的门板放,李孟羲的射击角度,是正射,他的方向看到的靶子,面积是最大的。
而关羽,李孟羲占了正中,关羽总不好挤过来,于是关羽射靶子的时候,就是偏着射的。
这是关羽第一个劣势。
第二,李孟羲只负责射击便好,他不用上弦,刘备帮忙。
而关羽,得自己上弦。虽说关羽力大,关羽手中的臂张弩也比较好开弩,但较量数轮,关羽前后开弩几十次了,臂力有所消耗,因而状态到后面有所下降。
这是关羽第二劣势。
第三,李孟羲把弩放在粮袋上架着,弩的重量一点没有,他手一点不抖,手比关羽还稳,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关羽臂力哪怕再强,随着呼吸,手必然会抖,根本比不上把弩固定在地上来的稳固。
这是关羽,第三劣势。
第四,李孟羲总是趴着射击,多次射击都是一个动作,一个瞄准姿势。
动作固定有好处,因为固定姿势,上次射击,弩的高度怎样,弩是架在粮食袋子上哪个褶上,他都有印象,低了高了,他能下意识的去微调。
关羽发弩时则不停的动,关羽得自己上弦搭箭,一串繁琐过程做完,上一弩的射击手感,全然忘了。
而李孟羲不同,他趴着不动,刘备把弩递过来,他拿着就射。
于是,对同一个固定目标,李孟羲越到后面,命中率越高。关羽则不然。
至于第五,在于心态。
李孟羲一个小娃娃,初用弓弩,输赢无所谓,越战越勇。
关羽呢,万一输给一个小娃娃,面上不好看,因此,当处于下风时,关羽心态就不稳了,患得患失起来,这反又进一步降低了命中率。
故而,略懂得三点一线,懂得抛物线,懂得越远的目标弩要抬得越高的李孟羲,能于较量中击败关羽。
七十步,李孟羲二十矢八中,关羽只三中,再往下比,比试到了这一步,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关羽走来,看着李孟羲,感慨道,“真是后生可畏。”
言语中,既有萧索,也有无奈。
李孟羲一笑,“我用大黄弩,将军用手弩,我是占了强弩之利。”
关羽只当李孟羲在说场面话。
实则,李孟羲说的不是场面话,是他自己对远程武器的理解。
在李孟羲的认知中,二战之中,经常有狙击手用重机枪单发射击来狙杀目标,为什么?因为重机枪精准度高。
为什么重机枪精准度高?重机枪子弹口径大,装药多,因而重机枪子弹出膛速度快,所以精度就高。
那么,子弹速度快,跟精度,为何又有关系?
李孟羲是这样理解的——
子弹出膛以后,主要受两个力的影响,一个是,地球引力带来的重力,一个是,子弹飞行过程中空气对其的阻力摩擦力。
同样一段距离,假设一千米,子弹速度为1000m/s的话,那么,一秒就能到达目标。
此时,在竖直方向,子弹飞行的这一秒时间,子弹受竖直重力影响,下坠高度x。
因为有下坠,为让子弹恰好射中千米外的目标,射击时应把枪口抬高一点,这样刚好子弹抛物线能击中目标。
再假设,子弹速度减半,为500m每秒,那么,子弹从激发到命中目标,得两秒。
同理,在竖直方向,重力加速两秒,下坠的距离更大。
于此时,为让子弹命中千米目标,枪口得抬的更高,子弹飞行的轨迹,弧度就更大。
关键就在这里——低速子弹要命中目标,其弹道弧度更大,所以不精准。
那么,再往下继续深究,为什么,弹道弧度大,精度精准度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