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离开涿州时,刘备等人是先把两万多黄巾流民安置完了才走。
走之前,屯田法细则汇总成屯田七策,洋洋洒洒千余字,写满大纸十几张留在庄园中。
简雍在翌日看到了刘备留下的屯田策。
看完一遍,简雍忍不住从头到尾又看了数遍。
从选屯田地点,到如何去划分地块,到界砖石该怎么埋,分发给民夫们的器具又应该怎么发,事无巨细,皆有备注。
通篇看完,简雍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看完了一遍,好像就亲自经历了一遍一样。
未看之前,简雍不知该如何屯田,看完之后,简雍感觉立刻就能带几千几万人去开荒了。
屯田所需要的器物为,煮粥的陶瓮,碗,筷,麦秸,地尺,做泥胚的模子,锄头,共计七个物件,缺一不可。
陶瓮兼具打水和煮饭之用,煮饭的时候拿瓮煮,去外边挑水也提着瓮去。
活泥打胚时,也是用瓮挑水活泥。
麦秸,麦秸用处大了,床是麦秸铺的,被子也是拿麦秸盖,系陶瓮的绳子,还是麦秸编的,烧的柴火是麦秸,打泥胚,泥胚里边也得放碎麦秸。
地尺是初去屯田点时用的。
打胚的模具,则是留给民夫们让您们自个盖胚房用的。
最后一个,锄头,锄头用来开荒刨地。
简雍把这七件物什一个一个仔细考量,他发现,这七件东西,还真是屯田最低所需,加一个就多了,少一个就干不成事儿。
简雍赞叹不已。
听夏侯篆说,当时为屯田,陶瓮不够,特意盖了十个大窑,几百人开工烧窑,又几百人帮忙,昼夜不停的烧,花了十来天多天,烧了万把个瓮。
简雍于是就去陶窑那里看了,涿州城附近哪里有窑,简雍清楚。
当简雍到了那村东头,离了好远,果然,看到陶窑在陶土坑边,围了一圈好几个。
来到老陶匠家,老陶匠家在盖新房瓦房,见有客来了,老陶匠迎了上来,问是买陶器的不。
简雍笑着摇头,眼睛四处打量。看到院子里,树根下,井台旁,门前屋檐下,到处都是小瓮。
简雍好奇,走过去拿起瓮看。
瓮粗劣不堪,连圆都不圆,这要是拿去卖,没人买的。
瓮很小,就两巴掌大,口小肚阔,高两拃半。
简雍拿瓮在手里掂量了两下,“这瓮做一顿,顶多够一个人吃。”瓮小的都有些可爱了,简雍暗笑。
简雍看着手中制作粗劣,半扁不圆的瓮,“【瓮小,恰足一人日食,又可省柴薪,两全其美】。”他念了一遍屯田策里关于陶瓮的记载,看着小瓮,满意的点了点头,“妙!”
瓮为何做这么小,做这么小的道理在哪,简雍看过屯田策,知道的很清楚。
关键是怕屯田点分饭不均,故分发小瓮,自个做自个的饭。
昨日去屯田点,没留意到屯丁们做饭的瓮啥样。
如今看完屯田策,再去回想,顿时发觉,屯田点中门道多多。
就拿屯丁们养的猪仔鸡鸭来说,今年初开荒,见不了粮食,养着鸡鸭,能先有点收益。
地毕竟少,一个屯丁就三亩荒地,再去精耕细作,一个多月时间,也足以把地完全翻过来一遍,剩下的时间就全闲着没事干了。
有家禽家畜养,有模具可忙活盖房子,这便把今年到明年秋里这段空挡时间,利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