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观敌之法:黄巾篇其一(1 / 2)

这一番分析,分析的头头是道,逻辑严谨,大大高出关羽对李孟羲的期望。

虽说,李孟羲自言不通军略,但一番见解,数百乡勇难有这般水准。

李孟羲问,昨夜为何不一道行军,以至军力两分。

关羽摇头。“我军中多有俘虏。夜路难行,若带俘虏赶路,稍有不甚,俘虏夜逃,再生啸变,得不偿失。

故,大哥和三弟,各带百五十人,先于敌山左右埋伏,而我部待天明再行。”

关羽耐心的跟李孟羲解释着此中门道。

李孟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把俘虏给忘了。

可不吗,夜里黑灯瞎火的,如果俘虏想逃,趁夜摸黑趁看守不注意,一下就溜走了。

一个俘虏逃,更多的俘虏也跟着逃,很快,俘虏躁动,便成不可收拾之状。

如果只是逃了点俘虏,算不上多大的损失,但是在求生的欲望之下,温顺的俘虏为了活下去,会爆发出十足的勇气,会有胆量夺走乡勇们的刀反杀乡勇。

俘虏躁动,俘虏再抢刀兵器,炸营立刻跟着就来了。

俘虏多,而看押俘虏的人手少。

俘虏集中一起,乡勇执兵在两侧看守,万一行军半途,俘虏躁动,突然发难,乡勇们不仅要以少打多,还要以散打整。

俘虏们在一起,乡勇们为了以有限的人手看住俘虏,人手不得不散的很开,突遇混乱,乡勇们并不占据多大的优势。

再万一,俘虏中万一藏着那种能以一敌百,能徒手挣断绳索然后手夺刀,杀看守四人,继而凭借武力,迅速聚拢一伙人,以滚雪球之势,反杀了刘备军这几百乡勇都有可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领兵打仗,也应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关羽不愧沙场之将,他一番提点,李孟羲受益良多。

看来,古代战场,俘虏管理之事,应慎重对待。

若无俘虏,或是俘虏管理的比较好,比如有足够的绳索铁铐木枷之类的,能有限限制俘虏的行动,纵然没人管一时半会儿俘虏也逃不了。

而要是,像目前这样,义军没带足够的绳索,俘虏只是赶到一起,用人看着,如此粗放的管理,得时刻防备着。

军中有俘虏和没有俘虏,行军是两种情况。

没有俘虏,夜晚行军无妨,就比如昨夜后半夜连夜带领离开的刘备张飞部。

而带着俘虏,俘虏又没有很好管理,夜里行军,是为禁忌。

关羽于军略一道,很有水平,李孟羲心里佩服。

今日就要打仗了。

打仗与自己无关,心知自己肯定不用上阵杀敌,李孟羲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但李孟羲好奇,临战时,乡勇们的反应。

乡勇,做为乡间豪强私募的武力,其军纪士气良莠不齐,怕死是常态。

李孟羲此时想到了战前动员,尤其是像乡勇这些,特别需要战前鼓舞士气。

李孟羲有心想问,关羽是如何做的,犹豫了,并未把问题说出来了。

因为正吃饭呢,关羽饭量极大,一个人吃了六个饼子,然后,瓦罐里的粥,他一碗接一碗,一个人喝了七八万粥,还说八成饱。

李孟羲知道今日既然要打仗,势必早匆忙拔营,李孟羲催促弟弟快些吃。

早饭吃完后,李孟羲带着弟弟回到粮车上。

关羽聚集营中士兵,也不多话,对着众多乡勇说到,“今日黄巾作战,败则人人受罚,胜则一人肉半斤。

斩首一级者,赏钱一贯。酒肉十斤!”

乡勇们都是乡下粗人,说别的,乡勇们也不感冒,唯独酒肉钱财,乡勇们最为看重。

关羽学问不浅,文章词藻冠冕堂皇凛然大义,不是说不出来,而是知道说大义无大用,故此,只谈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