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李孟羲确实会背《孙子》兵法,也确实是读过书的。
李孟羲谈吐已露不凡,刘关张三人很好奇,李孟羲所说的跟异人求学,异人是谁。
异人是没有的,之所以杜撰一个异人,是李孟羲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用来给自己所学安排一个合理解释。
三人问异人名讳。
李孟羲一本正经的回复,“家师有言,其名讳,不可告之他人。”
李孟羲如此回答,刘关张三人信以为真。
隐于深山之间,世人不知其迹,不知其名,确是高人做派。
三人再问,如何与异人相遇,一副八卦模样。
李孟羲说,家师不让说。
三人再问,异人是何方人士。
李孟羲依然说,家师不让说。
实在是因为,不太好编理由。
第一个问题,如何与异人相遇。
该如何回答?
“某幼时在村口玩耍,有异人至,说某骨骼惊奇,为万里挑一之才,欲带某入山教导,某于是随异人而去。”
的确可以如此回答。
但是,经不起细究的。
第二个问题,问异人是何方人士。
这如何回答。
若随口一说,说是幽州人。
刘备再问,幽州何地。
这,李孟羲怎么知道幽州有什么地方?
作为一个现代人,古代地理知识,行政划分,一窍不通,说是个半文盲也差不多了。
如是数问,李孟羲只说家师闲云野鹤,不愿让外人知晓其踪迹,刘备关羽见问不出什么,只好遗憾作罢。
刘备再看李孟羲,如今听闻,李孟羲得异人传授学问,再打量李孟羲,刘备就感觉,此子神情镇定从容,与人视,目不移闪,风轻云淡的模样,不输大人。
李孟羲既然说得异人教导,刘备分外好奇李孟羲所学如何。
前边的问题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回答,而且,很有回答的必有。
把拿的出手的学问拿出来展示一下,也好,展现自己的价值。
若不展露一番能力,岂不就是,锥在囊中,人不知也。
此番作为,是李孟羲拿自己仅有的本钱,来货卖出应有的价钱。
李孟羲沉思片刻,“某学甚杂,学有数算,文章,化外番邦胡语,强身健体之术,天文,地理,医术,机关造物,些许军略之术之术等等。”
李孟羲开口就是一串名词脱口而出。
别的先不管,单一下能说出这么多名目,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了。
刘备关羽不由得坐直了身体,他们看着李孟羲,目光炯炯。
刘备欲言又止,想出言考教学问,又觉得不很合适。
李孟羲有意展露所学,要的就是一鸣惊人,刘备不问,李孟羲也要说。
“某精于数算,玄德公可以数算问我。看某算的对是不对。”李孟羲笑着说到。
刘备尚未开口,一旁关羽问到,“某有一问。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关羽问了随意问了一个问题,问完,静等李孟羲解答。
李孟羲听完,懵了。
首先,一下没听清楚问题到底是啥,其次,“竹高一丈,末折低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这个题干李孟羲就没弄懂。
李孟羲心呼完蛋,汉代的数学问题,不至于太难,李孟羲本以为,自己的数学知识放在汉代,很出类拔萃的。
没想到,忽略了现实问题。
丈为何,尺为何,末折是啥,去本三尺又是啥。
李孟羲抓耳挠腮,再无淡定。
刘备关羽看在眼里,相视一笑,微微摇头。
在刘备关羽看来,李孟羲年不过七八岁,一个小娃娃,纵然得异人教导,然而就这么大一点,能学到多少学问,还是未知之数。
“关将军,一丈为几尺?”李孟羲抬头问。
这问题,常识极了。
就算是乡间孩童,就算不识字,也不至于不知道一丈有几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