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御史和杨廷和协商推广水力磨坊、水力榨油坊的事宜。辗转反侧了三日,最终还是决定去密云作坊探访。
他把户部尚书周经,户部右侍郎、前任顺天府尹张宪,以及现任顺天府尹韩重一起拉了去。虽然没有太子的人带路,找来顺天府的父母官,密云作坊的人也不得不放行。对户部、顺天府来说,想要统计出确切的户籍黄册,根本不可能忽视此处的二十多万人口。
张宪像个木头桩子一样傻傻地站在刻有“密云小镇”的巨石前。“两年前来此处时,这里只有密云右卫。”
古北口是草原攻入中原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京畿要道。两年前的弘治十年,鞑靼小王子亲自率兵入侵古北口。剑拔弩张时,张宪也曾来此处督军。因将士守备森严,没有给鞑靼人找到破绽。也因为此地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方圆十里范围内除了卫所将士,没有村落。
“太子把二十万人安置在此地,我等竟然一无所知。”周经头疼欲裂。难怪年后找不到大量流民的踪迹。他让官吏闯入权贵府邸统计人口,人没找到还得罪了一帮子权贵。太子是存心难为他吧!
文质彬彬、儒雅稳重的韩重凝眉纠结:“太子与武官关系极好?”此处是密云卫的卫所,太子若想瞒过顺天府,必定有武官们的协助。
“英国公每日下午教太子兵法。掌密云卫的高得林,是司礼监高凤的亲侄子。”胡御史答道。
韩重忧心地问:“宣府、大同相继出事。不知太子会不会阻扰调查。”
韩重曾任陕西布政使司,对陕西都司的那帮武将的德性知之甚深。对于宣府、大同出的事一点也不意外。太子一意孤行保河套,必须要获得大同、宣府等地卫所的支持。韩重深怕太子横插一脚维护武将,让边军更加糜烂。一旦太子插手,皇上定然会站在太子一边。犯事的武将和督军被严惩的可能性不大。那些横死的百姓真的就白死了。
“大同出了事?什么事?”胡御史一脸惊讶。
韩重沉默了。武将们官官相护瞒下大同的事在意料之中,内阁和马尚书装聋作哑就很有意思了。他刚被调入京师不足半年,一上任就被巡捕营分走了顺天府的缉捕权责。京师水深,谨言慎行为上。
周经一声唏嘘:“三日前太子收到过一封北方急件,希望和大同的事无关。户部怕是追不回辽东的十万两预备银。也没银子应付其余的事。”
话虽如此,但周经知道一旦大同出了大事,户部砸锅卖铁也要把漏洞补上。五十年前瓦剌兵临京师的事不能再发生第二次。
“太子也知道了?”韩重把眉毛皱成倒八形。太子知道大同事也不声张,是准备包庇他们吗?
胡御史瞅了瞅韩重的神色,似乎猜到了他的担心。“太子心思叵测,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太子不会做出枉顾大明利益的事。我等先探查清楚密云作坊,商量如何处置二十多万的流民。”
二十多万的流民只有工作和暂时容身之所,并无一亩土地傍身。万一密云作坊养不起这些人,又会是一大隐患。真不知道太子是如何打算的。至于第六个作坊的秘密,能查就查,查不了也就算了。总不会比二十万流民的隐患更大。
“太子不会是想把二十万人安排到河套吧?”张宪突发奇想。不然无法解释太子为何要瞒着户部不给流民们登记户籍黄册。
张宪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胡御史失声大叫,“所以太子真有可能把铁器运到草原。不是要卖给鞑靼人,而是要装备流民?”
“太子把铁器运到草原?”周经呆若木鸡,“难怪内府突然加大遵化铁冶的产量。”
“二十万流民里肯定还有老弱妇孺,把他们送上草原不是让他们送死吗?”韩重紧紧握住拳头着急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