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缓攻之计(下)(2 / 2)

有人居然对于手下关心到天天能不能吃到一颗鸡蛋?!

真有这样的军队吗?

说笑归说笑,杨元标眼角的余光始终没有离开大帅要求自己监视的藏剑少年,他身边的这番对话,只是让少年眼神有些变化,却没有更多的异动。

好在没有异动,不然,杨元标心中冷笑,一个护院家丁,最好老实一点。

张亦隆暂时还没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全部的心神几乎都在一丈红提出的缓攻之计上,这个计策当然很好,却远远称不上完美。计策本身没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人心和外部因素。

大军压堡,需要有人出来带头死战,可要是在一个商业帝国,举堡投降也是需要一个领头人的,这人不仅要能服众,还要能在自己和太平堡之间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封堡之前,商会会长应该是有这威望的,可现在封堡后是什么情况,不好说。要是没人领头投降,这个缓攻之计就算失败一半了。

张亦隆看了眼在远处垂头丧气的高志节,看来还得从他身上挖些情报出来。

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军官,张亦隆太清楚情报对于作战决策的意义了,别说现在的振威军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轻视任何人,就算未来振威军有了绝对的优势,却也不能随意挥霍人命。

更何况,前几天偶遇的鄂尔多斯万户的骑兵和那个神秘的黑衣人,让张亦隆始终有一种如鲠在喉之感。别说此时的振威军了,就是历史上那些名震天下的精锐劲旅,顿兵坚城之下,一旦后路被断或是受到意想不到的背刺,就有可能出现全军崩溃的情况。

现在的振威军绝对经不起这样的损失,训练时间稍短的振威军也不可能经受得起这样的背刺,就算袭来的只是一支千余人甚至是几百人的蒙古骑兵,也会在这些新兵中引起极大的恐慌。

他们在草原上,被蒙古骑兵的威名震慑太久了。只有经过一次乃至数次大胜才能破除他们心中的“恐蒙症”,现在还不行。

尤其是那些还没训练的新兵,看着远处有些乱哄哄的板申百姓,张亦隆无力的叹了口气,自己到底不是明末的那些农民军,给破产农民把刀枪就当兵用。

一是草原上没有如此多的人力资源可供消耗,二是自己还真狠不下心来通过战场淘汰来解决新兵质量不行的问题。

如此一来,不管是自己亲自指挥还是让于硕指挥,在围攻太平堡时,都要留出一支足够兵力的预备队预防鄂尔多斯万户骑兵的偷袭。

之前自己三人制订计划之时想得是速攻,就算鄂尔多斯万户得到消息,动员兵马到来,面对着已经占据了太平堡的振威军也很难有所作为。

可如果要是用一丈红的缓攻之计,就有可能出现振威军还没拿下太平堡,背后却出现鄂尔多斯万户骑兵的不利情况。

必须早做准备,无论是兵力还是思想,不得不防啊。

张亦隆也说不清为什么那个黑衣人给自己那么强烈的危机感,完全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