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孤家寡人(2 / 2)

崇祯帝叹口气,“若是你在我的位置,你会怎么选?”

“这个么……”李自成想了想,“实话实说,我会选择硬拼到底,可能会有一丝寿终正寝的机会。”

“哦?”崇祯帝大奇,“我还以为你会说干脆投降落个体面。”

“亡国之君能体面到哪去?百年后的史书会怎么写?”

“你很坦诚。那你说的有一丝寿终正寝的机会,指的是南迁云贵?”

“不完全是,还要加上其他措施。皇上,你知道郡县制的作用和意义吗?”

“愿闻其详!”

“其实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反思郡县制的弊端了……”

南宋时期,理学大儒朱熹就说,北宋为啥灭亡呢?“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因为地方上的财富、兵员全都被朝廷弄走了。这固然让地方没有了造反的实力,但是金人南下的时候,地方没有兵也没有财富,当然就没有反抗的能力。

反观金人,扛不住蒙鞑就把国都迁往开封,把黄河以北扔出去搞“九公封建”,河北九公总率本路兵马,设置公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等皆由九公自编。

虽然是垂死挣扎,好歹起初确实挺有用。九公里面最少有五个给蒙军造成了重大损失,里面还出了武仙这种猛人。所以金宣宗一堆昏招迭出的情况下居然又快活了三十年。

明朝灭亡之后,同样有人反思为啥让建州一个小部落得了天下?按账面上的数据来说,明朝有1400多个县级单位,每个县随便出五百个八百个壮丁,不说灭掉建奴吧,把他们挡在山海关外还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就没办到呢?

他们认为郡县制一味讲压制地方,导致在国家崩溃的时候,一旦有外敌入侵,地方根本就没有能力起来反抗。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清军入关之后,能长时间抗鞑的,全都是脱离于朝廷之外的,或者是半独立军阀力量。原明朝内部的反抗势力特别容易被鞑子平定。

而且郡县制还有个特别糟糕的问题,理论上朝廷会管地方的一切,地方上有什么事直接找朝廷就行了。但在现实当中,朝廷往往是把地方上的一切都拿走,或者只留少部分财富给地方。然后出了什么事,地方你自己去想办法。而且做为派驻到地方的士大夫,这块地方又不是他们世世代代的财产,他们怎么可能用心经营,做为一个过客,那当然怎么竭泽而渔怎么来。这样内部矛盾都大到不可调和了,外敌一来甘做王师前驱的人不知有多少,何谈站出来反抗呢?

当然,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的士大夫,他们说那些话不乏有私心,想要攫取更多的权利。明朝甚至还有些科举出身的文官对官职不能让子孙世袭耿耿于怀。

李自成给崇祯大帝开出的药方就是各地藩镇化,这样原本打死张三李四就能传檄而定一片地方的情况不会有了,还必须继续打王五赵六钱二麻子,难度直线上升。

南明时地方根本来不及发育就得面临强敌,那都多抵抗了几十年,如果提前布置,崇祯帝活到寿终正寝还是又一线机会的。

至于江北四镇溃散的那么快,是因为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个人本来就是废物,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再加上他们的部下本身都是大杂烩,军阀化也才刚刚起了苗头,四个废物带四个草台班子,败了也不稀奇。

“这……”

崇祯帝听完陷入沉思。

黄太极质疑,“握成拳头还打不过,散成五个手指反而能戳死对手?”

李自成道:“那不叫握成拳头,那是把五根手指的养分供给大拇指一根,而且麻烦的是大拇指并没有相应的强壮起来,你怎么打?”

黄太极道:“就算你五个手指吧,凭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

李自成道:“说了么,藩镇化是以毒攻毒的非常疗法,只是用来拖延时间,多活几十年还是有希望的。”

崇祯帝摇摇头,“饮鸩止渴……那样我还不如做个汉献帝。”

李自成一拍腿,“就是嘛!汉献帝才是最好选择,我都说了我百年之后还是你老朱家子孙继承大位。”

崇祯帝无奈,“即便我信得过你,你儿子呢?变数太大,这条路不通。”

李自成正要解释,皇太极插话,“短毛,你看人家皇上挺不容易,要不让他迁去鸟克兰?或者去非洲,去美洲,我呢辛苦点给你镇守高丽怎么样?”

“别扯淡了,皇上去云贵两广都不知道能有个忠臣愿意追随,他娘的美洲鬼才愿意去!”

“那你还让我去?说好的膏腴之地呢?”

短毛略显尴尬之际,皇上问起非洲、美洲在哪?

李自成赶紧解释一通,小朱看过《坤舆万国全图》,对亚细亚、欧罗巴略知一二,连连摇头说那种蛮夷之地他死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