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甲戌条约
“东亚怪物房”这个说法在冷兵器时代同样成立,一堆小强嘎嘎乱杀。
很多竞争中的失败者如月氏、匈奴、柔然、突掘、契丹跑到西边都能成为地区霸主,蒙人这样乘胜打出去的更不用说。
不是怪物的早加入“自古以来”豪华套餐了。
高丽做为其中一员,算是打不死的小强,汉晋隋唐辽金历朝历代几次出兵都没法完全消化掉这块地盘。后面从窝阔台到忽必烈又打了七次,高丽仍然保有国体。甚至元末中原乱战的情况下红巾军居然还骚断腿的跑去打了三次高丽。
朱元璋登基后曾写信给高丽王求亲,“我这里有几个孩儿,恁高丽有根脚好人家女儿,与将来叫做亲。”
高丽王拒绝了,后来甚至因为争夺地盘问题要北伐攻明,只是大军刚过鸭路江就叛变了,主将李成桂率军回师逼宫,篡国。小李不敢攻明不代表对地盘没野心,他开始加紧往鸭路江南北两边的女真故地渗透。
高丽虽然是藩属国身份,而且老朱家都把济州岛以及鸭路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地盘送了还不满意,它与宗主国大明在东北地区的势力竞争毫不软弱。
比如永乐元年,朱棣册封老丈人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高丽相应的就册封了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
永乐十七年上千倭寇在辽东金州附近的望海埚登陆,被明军击败,而与此同时,高丽却派出上万兵马主动跨海攻入对马岛,迫使倭国的宗家(就是太阁立志传5地图最西北那座岛上的家族)向自己称臣,那是相当威武呀!
话说任何人要想找靠山总希望找个更强大的,猛哥帖木儿很快就意识到投靠明朝显然比投靠高丽靠谱,于是他又接受明王朝的册封,成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猛哥帖木儿的倒戈很快就引发了连带效应,辽东地区的其他女真部落首领大部分也投靠了大明。
只是一直到嘉靖、万历时期,辽东仍然有不少女真部落都向高丽纳贡。即便崇祯时,居住于图们江流域以及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的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因为打不过建奴,这帮鞑子还是跑高丽找庇护。
曾经鞑子们就是高丽边军的玩物,完全不当人的对待,可百多年来形势变幻,眼看鞑子渐渐壮大,高丽开始首鼠两端,两面不讨好。
直到天启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忍不住了,命阿敏等诸贝勒统兵出征高丽。“巢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巢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徂征。若巢鲜可取,则并取之”,“故用兵两图之”。
最后毛文龙失去“大粮仓”铁山逃入皮岛苟延残喘;高丽王也带着百官窜入江华岛躲避,被迫与后金结为兄弟之国,每年纳岁币委曲求全。
本来大贝勒阿敏有意一口气灭了高丽,可刚上位的黄太极怎么可能让他坐大,当然撤兵啦。三年后皇太极惩治阿敏的“十六大罪”中的第二条便是阿敏在丁卯之役中“心怀异志”。
也因为这一战没彻底把高丽打疼,之后几年双方闹的不太愉快,所以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称帝后亲征半岛,最后双方由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
高丽区划有八道,当时有人向老黄提议给高丽人留三道,其余并入大清,但皇太极以“语音不通,事理不当”而拒绝。毕竟明国才是大患,有七八百万人口的棒子能团结就别敌对了,吞了高丽万一消化不良搞的后院起火就麻烦了。
现在鞑子提前退场,顺军又觊觎上了这座半岛。
不打不行啊!
一来担心鞑子从棒子这边回血;二来顺军刚登陆辽东,短时间内很难自给自足,光靠李自成从关内调运物资花费太大,这不得让棒子纳点岁币分担下压力?既然他们不自觉上供那就只好开战了。
当黄太极率军从沈阳北上假装要入关时,刘宗敏和谷可成带着骑步炮近万兵力和超过四千人的民夫队伍到了丹东。
此时已将驻地从旅顺迁到九连城的黄龙别提有多糟心了,他跟沈世魁一商议,两人都觉得不应该多掺和,反正朝廷还在为短毛是忠是奸打嘴炮,皇上都没辙,缺衣少粮的东江镇能约束住顺军?
两位主将准备当骑墙派,手下的李成栋、尚可喜等人却蠢蠢欲动,提议说毛帅时铁山、义州可都由东江镇掌控,咱们只要恢复故地,不跟着顺军继续往前打就是了。
沈世魁同意,黄龙还在犹豫,顺军却完全不理会他们,直接踏上了封冻的鸭路江。
沈世魁的侄子急了,吵吵说要么跟顺军开战要么跟着顺军去发财,不声不响的算什么事?回过头来能落个好?最后不是被朝廷问罪砍头就是被短毛打死,里外不是人,亏不亏?
黄龙终于忍不住点头了,沈世魁当即返回皮岛策应,李成栋、尚可喜、沈志祥各带了一千多兵马追随顺军而去。
刘宗敏也算松了口气,要是东江兵乱来,他还得耽误点时间先把这帮人打死。
尚可喜说清川江以北我包了,这边只有三四千老弱病残,拿下不费吹灰之力。
他倒是没吹牛,原历史线明年鞑子二十五骑渡江,三千丽兵两股战战,投降大半。
何况几年前义州、铁山还是东江镇驻地,尚可喜对这边熟到不能再熟,跟逛自家后花园一样。现在东江兵重回故地,一群老熟人有啥好打的。
刘宗敏跟他说要是清北防御使林庆业投降或者原地固守就罢了,要是他想带兵南下勤王,那就直接干死。
尚可喜摸不着头脑。老林挺识时务的一个人,不管是跟鞑子还是东江,走私买卖做的红红火火,刘总兵为啥跟他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