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出山吃饭(2 / 2)

马士英原本是个有追求的人。

那年他任职阳和兵备道,南下上党剿贼不成反被短毛俘虏。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他出任宣府巡抚时原本想跟短毛一刀两断,重新做人,结果却是越陷越深。

明末“潜规则”,每一届巡抚到任,都要给京城达官显贵奉送钱财。一般巡抚需五六千两银子;知府二三千,官场上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如果你手里钱不够,那就先挪用公款补贴,之后刮了地皮再慢慢偿还。

马士英到任宣府,当地镇守太监正好是崇祯驾前红人王坤。

这个小王厉害,他弹劾谁,谁被罢免;谁弹劾他,谁也被罢免。就连时任首辅周延儒都要给小王三分薄面。

马士英能不巴结王太监?

幸好短毛给了他一万银子,六千送给京城大佬,四千给了王太监,这才坐稳巡抚位置。否则他难免又会像原历史线一样因为贪污公款又补不上窟窿还没法孝敬王太监而被罢官了。

说到这个王坤王太监,是个人物,要多水几句。

这个崇祯五年,皇太极带着蒙古黄鞋军二征林丹汗,杀了几万人俘虏了几万人,打到自己断粮,于是鞑子向宣府方向进发。

宣府巡抚沈棨干脆利索的送给鞑子缎/布七千疋/匹、虎豹狐狸水獭等皮五千多张,还有些其他财物以及大概够几万人吃几十天的粮食。

沈棨为啥要给皇太极送东西?因为阿黄说你们以前要赏赐林丹汗财货,现在他被我打跑了,所以那些东西应该给我。然后我再用你给的财货跟你换点粮食。

沈巡抚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成交了。完全不在乎刚刚过去的“己巳之变”和“大凌河之战”。

沈巡抚还美滋滋的向皇上汇报说:这次鞑子有精骑五六万,红衣大炮十来具,林丹汗号称有四十万兵马都被打跑了,人家在咱们宣府外面晃悠了个把月秋毫无犯,此非赖皇上齐天之景福,岂能及此?

居然有这么无耻之人!

镇守太监王坤不能忍,举报沈巡抚通敌卖国。

沈棨在牢里可怜巴巴的辩解说,犒赏财货是给了哈喇慎部落,并没有给阿黄。

这说瞎话的本事跟毛文龙、袁崇焕不相上下。

老沈还说,王太监也亲眼所见啊!

崇祯大怒:好家伙,沈棨你居然还敢狡辩!

钦奉御批:明明以国号下与逆奴并列并誓,又给之金帛等物,尚敢修饰,损威辱国,专擅欺君!钦此!

给朕砍了他!

沈棨卒,死不瞑目。他搞不懂镇守太监王坤为啥忽然反水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沈棨会对王坤产生误判?以为对方是一条线上的人?

因为啊,沈棨后台是首辅周延儒;王坤是温体仁的盟友,而有段时间周、温两人好的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结果老温为了当内阁首辅开始背刺老周,指使王坤揭发沈棨。

王坤后来又跑到永历帝麾下,成了头号大太监,跟一般文臣武将们斗的不亦乐乎。

因为太监好用啊。比如鞑子入寇,崇祯帝分遣兵部侍郎和司礼太监出守关隘,结果皇上发出感慨“内臣即日就道,而侍郎三日未出,何怪朕之用内臣耶?”

话说马士英在短毛大力支持下坐稳了宣府巡抚位置,又在短毛鞑子会入寇的提醒下火速调离,成为郧阳巡抚。

到地方一看,顺军已经牢牢扎根郧阳。被小马寄予厚望的明军倒是进山围剿过两次,通通大败亏输。

“唉!”

马士英重重叹了口气,看着几位明军将领,“诸位,不是本府不供应粮草,你们也看到了,这十万大山能开几亩地?哪有富裕粮食?”

此时上津县城内,辛思忠看着屋里十几家反王,“诸位,大统领已经在南阳预备了数不尽的粮草,大伙儿这就随我出山吃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