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勺烩(2 / 2)

……

孟津城内,知县张尔葆掐着时间等到了大统领的回信——“老张赶快来,等你主持大局。”

张养默原本想着就地歇一晚,明早再走,这下可不敢耽误了,饭都没工夫吃,揣了几个白面馍馍急匆匆就要上路。

徐骥等人一商议,大统领虽然是给张尚书回的信,但自己这帮同行之人要是多耽搁一天未免不敬,只好跟着匆匆上路。

众人出了城刚走到黄河边才发现这里戒严了。

大顺地方戍卫军把持着浮桥,岸边还聚了十来个等待过桥的民人。至于明军,则很识相的隔着一里地远远的围观。

张养默一打听,原来是要过兵,想过桥要稍等一会儿。

不多时,桥上走来一队人马。

李过麾下的营长王得仁带着一哨先遣队过河南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秋收过后怀庆屯粮不少,但顺军就食于敌的好风格仍然要继续发扬。王得仁此行除了开路还担负着打粮任务。

河南明军主力此时跟着巡抚陈必谦在卢氏县防备陕西农民军东进,等他收到顺军南下的消息,李过还可以说是朝廷让旅顺总兵去剿贼。至于沿途打粮的解释问题,朝廷又不给拨,那就只好跟其他明军一样做法了。大家见怪不怪。无非是明军从小民手里抠,顺军找大户化缘。

傍晚时分,张养默一行顺利过了黄河,终于甩脱了马匹和轿子,坐上了难得一见的公交车。

早前李自成有打算在大顺治下的府县全部铺装水泥路,结果一算成本,靠,玩不起。

产水泥的旋窑这东西是1885年出现的,结构简单,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度。大致上就是一个平躺但是略为倾斜的管子,内衬耐火砖,进行缓慢的旋转烘烤。

旋窑真正的问题是材质和动力这两处。

内衬的耐火砖比较好解决,问题是外面那个管子。铸铁的耐温度不够,熟铁难以作这么大的管子,直到平炉钢出现才告解决。当然,管子还是铸造的,所以成本不低。至于卷轧钢板暂时不要考虑了。

旋窑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动力了。既然是旋窑就需要旋转,就得要有动力。水力可以,但是一来不够稳定,二来窑一大就有些不够力。要等点出蒸汽机的科技树才算大功告成。

大顺可以做一个小型旋窑进行工艺测试,但生产大型的商用版本就有些不给力了。

旋窑生产水泥效率相当于原本立窑的6倍,成本还降到1/3。既然弄不出来,现在水泥价格就高了。

所以尽管水泥公路非常好使,但是铺不起。打个比方,铺设一条6米宽20公分厚的双车道水泥路面,每公里材料成本大约5000两银子,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水泥成本。用不起。

不过仿造铁路轨道铺一条较宽的水泥轨路就节省多了,用木枕的双车道复线每公里造价大约三百六十两银子,完全可以负担的起。以当前的畜力车载重情况看,路面用三十年没问题,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水泥路的效率单用马拉车计,为一般土路的5倍,是传统三合土路的2.5倍。而且可以全天候使用,不像土路万一泥泞就拉胯了。

至于造真正的铁路,暂时不要想了,水泥轨路已经足够用。

这种水泥路也只能保证县县通,铺到一般的乡镇和村里不划算,除非是那种货运量较大的水陆码头。

张养默等人过了黄河时公交车已经停运,好在车站还提供包车服务。

由两头骡子牵引的四轮车像是加长版的轿子,有顶有门居然还有玻璃窗,可以搭载十六个乘客,座位上方还有行礼架。

众人看的啧啧称奇。连张养默都忍不住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仔细研究了一番公交车,连连感慨大顺真是日新月异。

平时到孟县二十多里路程每张车票只需两文钱,但包车直接涨到两圆钱。

徐骥等阔佬还带了仆人,一辆公交车坐不下,原本打算让仆人步行,后来一想大顺要求人人平等,进了人家地盘还是别来这套了。何况反正此行全是沈廷扬掏钱。

两辆骡车前后脚驶出车站,走在水泥路上即平又快还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