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龙华民带着钟鸣礼亲赴开封,意在鼓动犹太人皈依,无功而返。随后就在犹太会堂旁边建了住院和叫堂。
李自成也没忘记这个团体,派人联络过。现任掌教李祯听说短毛要扶持他们回耶陆撒冷立国,吓的不知如何是好。不过最终也有几个胆壮之辈投顺了。
徐骥等人想参观一下对方的希伯来文经卷,被拒了,只好先到耶会住院,打算歇两天再跟毕方济、费乐德一起去怀庆参加大会。可是俩鬼佬一听居然有大顺的尚书刚离开,这还等什么,别休息了,赶紧跟上去巴结呀。
众人急匆匆出门又追上了张养默。
他们本打算从开封北上直接过河,秦所式说如今黄河边盘查甚紧,就算河南按察使王象晋写个手条都不太好使,仍然免不了要被乡兵盘剥。所以少受点气,还是去孟津过河吧。
众人一路晓行夜宿,离着孟津还有二十里地就看到了县城里的“一柱擎天”。
孟津尽管仍然在大明治下,但知县张尔葆彻底躺平了。连他本人都快搞不懂自己到底是大明的官还是大顺的官了。反正拿着双份俸禄,稀里糊涂的过吧!
他曾想把黄河工地上挖出来的“七杀碑”还给大统领,短毛说什么都不收,反倒又多送了两件古物。张知县唏嘘不已。他侄子张岱本就是迷信之人,看过“七杀碑”又去怀庆转过后不免就想投顺了。
张养默等人还没走到孟津县城门口,知县张尔葆已经恭候在路边了。
就算不看短毛面子,老张也跟一帮江南客都是熟人,理应招待。
彼此应酬完几句进入县城,徐骥好奇的指着城墙上耸立的高台,问那是什么玩意儿。
张尔葆笑道:“那东西真真不得了,说是烽火台,其实远比往常所见的烽火台精妙。报信有如风驰电掣,所以就叫电报了。”
大顺新研发出来的“光学电报”已经成熟,刚刚投入使用。
“烽火台”上由一根支撑桅杆和六根信号臂组成。李自成结合莫尔斯电码用杆子的升起和放下来表示阴阳,这样就能用六层摇臂标识出六十四卦来。只要三个卦象就能直接表示出一个字。简单说就是拆字输入法。
比如“母(父)病速归”四字,这是20世纪中文电报业经办最多的电报文,用这套六四卦播臂信号板只需要表达共计十二次。
这套系统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用到真正电报发明的时候,因为阴阳和点横正好能对应上,不必再用四个阿拉伯数字代替一个字了。甚至林语堂发明的“明快打字机”也能套用上。
二十里左右一个烽火台,守在上面的信号员用望远镜观察发来的信号,然后一站接一站传递消息一直到终点。
在不远的将来,李自成甚至可以坐在北京遥控千里之外的战场——“皇上有旨,机枪往左移五步!”
这在技术上完全有可能实现。
不单是军情,商业情报和私人信件也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来传达。广州物价最快只要一天就能传递到北京。
至于保密问题,用密码本加密就好了。
本身这套系统跟驿站、急递铺一样要建立很多中继站,需雇用大量人员,耗费不小。再加上考虑到字数过长以及使用人数过多会造成光学电报系统的拥堵,所以定价较贵。
“……千里之内发一个字要纸钞五角,换算一下约莫就是一两银子能发两个字。千里之外的距离发信则每增加五百里就需要加五角。”
听完张尔葆介绍,徐光启外甥陈于阶叹道:“东西是好东西,可也真不便宜。”
张尔葆又说好在姓名、地址之类不收费,否则一般小民仅仅发个“母(父)病速归”的消息搭进去一年积蓄都不够。
众人一时好奇心起,都想立即试试“电报”传信,反正价钱贵贱对这帮土豪来说不算问题。
徐骥等人商量过后觉得初来乍到还是别唐突,让张养默先来。
张知县得知眼前老头竟然是要去怀庆赴任尚书,当即表示可以走公账。
张养默比较谨慎,让人兑换了大顺纸钞自己负担费用。
他斟酌一下,给短毛发了个电报——臣张养默于孟津恭请圣安。
随着烽火台上的摇臂摆动,张尔葆掏出怀表开始计时。
“若是大统领没有外出,大约二十分钟内就有回信。”
李自成今天确实没外出,随手回了封电报继续跟李过谈起来。
“准备的怎么样?”
“前锋已经出发了,大队明早开拔。就是……新兵太多了……”
李过是有理由抱怨的。
原本配给他的枪械和火炮刚磨合好,短毛一句话就全送去辽东了。如果仅仅是这样问题也不大,照样吊打明军。
可是大统领一回来,先抽了他四个哨补给刘宗敏,又抽走一个哨组建第二支禁卫军。老李换给侄子的是六哨新兵。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突然抽走老兵换新兵同样是烂操作。
偏偏队伍整编时间不到一个月就要出征,还是打重镇襄阳,李过当然想不通。
“……叔,天地会那边能配合吧?”
“他们,这次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