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孝心十足(1 / 2)

[[第79章 孝心十足

李自成一路快马加鞭,花了六天时间到达真定府城,顺利的和京师来人碰头。

这回前来出差谈招安的不再是曹化雨和王承恩了。因为短毛豪爽大方的名头早已在私下里传遍,一旦有了新的接触机会各方人物上蹿下跳抢破头都要争取这份差事。

曹化淳没抢过张彝宪。

张彝宪也是个太监,崇祯帝御前红人,他的权势甚至可以说仅略次于魏忠贤,尚书也要在他面前低头。

这么一位人物当然不会有空亲自搭理短毛大统领,派个太监干儿子张尽忠就算给面子了。

另外这次北方勋臣集团也抢到了一个位置。

早在天启年蓟辽总督阎鸣泰就上奏说在跟后金的走私贸易中“勋臣热心”,但他也不敢当面指认丰城侯李承祚。甚至连登莱巡抚孙元化被砍之前就有人弹劾他“不禁硝黄入敌”。虽然这说的都是东江海路,但宣大这边也是一个鸟样。

崇祯五年宣府卖粮给后金这事,最后只砍了个上任没多久的宣府巡抚沈棨,若干大后台一个没揪出来。

话说原历史线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知不知道其中底细?反正他也没上报揭露。如果他完全不清楚,那就是他失职;如果他清楚,只好归结为人无完人,官场自有它的潜规则。

或许恭顺侯吴惟英也是跟鞑子有牵扯的勋臣之一。

毛文龙是丰城侯李承祚的白手套基本是确定的,而吴惟英在毛文龙被砍后伤心的写了首挽诗。难不成以他的人品还会心忧国事?

当然,大明某些文武官员勋臣贵戚不可能指使工具人晋商去通过草原千里迢迢把粮食运到辽东这种赔得卖裤衩行为。卖布匹丝绸还马马虎虎。而且他们和后金的贸易方式,是鞑子穿上蒙古喀喇沁部的马甲到张家口贸易。长期陆路往辽东运粮那是不可能的,顶多让张家口外的蒙鞑做个中转站而已。建奴几次跑两千多里远征林丹汗,他自己老家粮食都不多,怎么可能随军带多少辎重?半路有个粮草中心就方便多了。

继续说回老吴。

他先世是蒙人,住在阴山以西,归明后因屡立战功被明成祖朱棣赐姓“吴”,封侯爵。

传到吴惟英袭爵后曾总督京营戎政,完全放羊,只顾捞钱,李邦华刚开始整顿就被搞下去了。

原历史线老吴死的巧,李自成进京之前刚好嗝屁了。然后他弟吴惟华正式从水面下浮起。

小吴先投顺后投鞑。而且居然第二年就被鞑子封了恭顺侯。这可不得了,其中定有隐情。

因为清初能封侯的汉人并不多,得是张勇、田雄、马得功、施琅等这种级别的才行。首先要是武人出身,再就是立的功劳大。

比如给鞑子卖命效力的五省经略洪承畴才只是个小小的三等轻车都尉,连个男爵都够不上。并不是看不起他,只因老洪是文官出身,给个轻车都尉都算破格了。

鞑子早期爵位只和战功挂钩,不在一线的武将最低等的散爵都要好几个一等功牌,但是在一线的哪怕仅是个小兵只要能够首登城池就有散爵。而将领需要克两城才有散爵可封。

范文程的地位不用说,顾命大臣、四朝元老啊,也不过是个一等子。

可见在鞑子那边封爵有多难。

那吴惟华有啥功劳?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在大明也没做过什么官,凭什么鞑子一来就给他封侯爵?

明朝活下来的勋贵子弟不少,恢复爵位的有几个?可见吴惟华被封爵显然不是为了优待前朝勋贵,而是他有实实在在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