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都给老子陪葬吧
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被围困到粮尽援绝,投降了。但他很快丢下祖可法、祖泽润两个儿子跑回锦州,重归大明怀抱。
崇祯皇帝很高兴,连续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人家当然不会傻到去送死,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朱由检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大方的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这次吴襄、尤世威南下,辽东空虚,万一皇太极去打锦州呢?祖大寿会怎么办?
李自成又不能替皇太极做主,只希望不要出现那种情况。
除了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再次南下,曾经平过“登莱之乱”的古北口副将牟文绶也接到了南下调令。
老牟之前刚从登州返回驻地,因高丽封王,奉崇祯皇帝之命,随带部属官兵远赴高丽,以助王势,以振国威,享华还京。
因为刘芳亮在大别山闹腾的太厉害,未免祖陵有失,崇祯皇帝以牟文绶为援剿江北副总兵,率两千官兵出京南下剿贼。
老牟是湖北利川人,打土司起家,还平过奢安之乱,擅长山地战。
刘芳亮能不能顶得住?
李自成给小刘写了封信,提醒他多注意,毕竟大统领未必有工夫去拦截老牟。顺便李自成还收回了一项成命。
大顺起兵之初就设置了新兵营,一直交给李过掌管。即便陆续派各位大将在米脂、吕梁、中条、王屋、太行等处扎营建设根据地,新兵仍然要在历山短训一到三个月之后再分派各处。甚至他们在当地招募的新兵都要先送回历山接受整训。
这项措施最初是因为要给新兵讲解纪律,合则留不合则散,大顺不搞裹挟那一套。同时兼顾基础的队列训练。
后来李自成的心眼就转歪了,就像成立讲武堂、教导营一样,最主要的职责当然是轮训将领。此外还有个见不得光的理由是,避免官兵成为驻外将领的私兵,时不时的把他们拉回来轮训一番,洗洗脑,增加点归属感,然后再打散重新安排。
李过是大统领亲侄子,总不会叛变,所以让他掌管新兵营。除了刘宗敏等最早的几百人外,后面招的其他大顺兵,哪怕他们升到哨长、营长了也全都要叫李过一声老长官。
大顺当前野战军五万六千多兵,再加上地方戍卫军的两万四千余人,这么些人里八成都没见过大统领真容,但他们几乎百分之百都认识李过。
几个月前,李自成觉得把新兵营抓在手里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所以让驻外各军单独成立教导队,允许自己招募新兵自己训练。
刚刚反馈回来的结果是,初步统计白旺招了六百多人、张能招了一千人、高一功招了三千人、袁宗第招了四千、马世耀招了五千。
最离谱的是刘芳亮,才在大别山待了几天啊,他爸的一口气招了九千多人,无力吐槽。
代理晋豫总督冯起龙肯定提前看到了这个汇总,所以附信过来请示要再招募两万戍卫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彻底解放野战军,地方上将来完全由戍卫军防守。同时还请求大统领多加划拨些火炮火枪手榴弹……
你妹啊!
人招募回来不仅仅是给口饭吃就算了,那是要给人家发真金白银当军饷呐——大顺纸钞就是真金白银。
野战军二两、戍卫军一两。民兵因为不是常备兵,所以每月只有一百文补贴——战时会加到三百文,从拿下怀庆开始,战备状态几乎就没解除过。
兵多了真的养不起。
可好,那帮败家玩意刚摆脱束缚就发癫了,不知道大统领有多少家底?
袁宗第因为近几个月都在外面乱晃,不光是口粮,饷银都能自给自足。反之马世耀虽然在吕梁有地盘,粮食勉强能解决,饷银却大部分靠补贴。
当他们招募了新兵,随之报来的就是要求加拨饷银。
李自成头疼。
所以不得不立即收回他们自行募兵的权利。给出的理由是,继续统一募兵虽然手续繁琐了很多,不利于部队扩编,但是如果将领们为了扩大势力,就很可能会设法让一些本来不愿参军的老乡加入,最后容易变成无差别的抓壮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李自成同时要求各处将所募新兵陆续送回怀庆接受整编。
挠着头皮写完回信,大统领忽然想起刘宗敏怎么没报来请饷要求?
不像谷可成和辛思忠带的都是骑兵,募兵不容易,刘宗敏可没啥限制啊。
嗨,想不通就不想了,不要银子更好,省得头疼。
话说李自成这点兵力不论是征服大明还是建奴都稍显不足,可要是英国在旁边,几乎可以吊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