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人家一脚把通向中原的大门给踹开了,“威震华夏”四个字,可不是没来由的
还有一条路向正北,过鲁山县,沿嵩县西侧向北的陆浑,即抵达伊川,东都洛阳就在前方!
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就鼓动这条路上的盗贼们闹事,搅得曹操鸡飞狗跳,以为关羽还要打洛阳。
更早时候,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是从襄阳沿这里北上,陈兵洛水,去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
岳飞为什么从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阳打下来再谈恢复中原?就是因为襄阳不夺,就没有去中原的通道。
再看看西边。从襄阳北上,走南阳西,沿伏牛山和秦岭南麓之间的狭窄通道,走内乡、西峡至大名鼎鼎的武关、商洛,从山区一出来,就是蓝田,到关中了,长安在望。
楚人看秦国不顺眼,就从这条路去打咸阳;秦人看楚人不顺眼,也是从这条路去打郢。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襄阳。
当然秦人可以从汉中准备船只,高高兴兴顺汉水而下;而楚人就只能干瞪眼,没办法,他们去打汉中得逆水而上,忒废油了。后来到了三国,蒋琬也有这个打算,后来一琢磨,东下容易,万一打不赢,撤退可就是逆流,太危险,没敢干。
原版李自成先在襄阳称新顺王,然后从这里突袭西安,才有了大顺天下。
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天朝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
古代军事家们深刻的明白这一点,所以聪明人选根据地都选那种背一点儿的,偏一点儿的。比如长安。
大顺军占了怀庆都被不停围剿,若是拿下襄阳,崇祯必然调集全天下明军,从东西南北一窝蜂涌来。
可是看大明拉胯程度,李自成有时候还真想赌一把。
话说襄阳和樊城两城互成犄角啃起来相当费劲,蒙古人打南宋那么多年有相当的一部分时间是在襄樊城底下浪费的。后来襄樊城一下没多久南宋就被逼到崖山了。
可是明末,襄阳城在张献忠和李自成手下没走上三个回合。总不好说这两股流贼的实力比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蒙军还厉害吧?
如果说张献忠是偷袭胜之不武,那李自成实打实击溃汪乔年、左良玉、丁启睿等人率领的十几万明军,用五天攻陷襄阳怎么说?
而且那时候的李自成才重新出山几天?
或许只能怪明末没有郭靖郭巨侠帮助守卫襄阳城。
所以,大顺拿下襄阳容易,但往后不会有一天安生日子。暂时李自成也没那么多兵力应付。
……
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关中饥荒,清廷拨襄阳仓米二十万担,由汉江经丹水至龙驹寨转西安;
清朝康熙五十九年,又拨湖广荆襄仓米十万担,水运至龙驹寨转西安;
清朝雍正九年,再拨荆襄运仓米十万担水运至龙驹寨转西安。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向西逃避,刚入关中,荆襄的粮米就源源不断地从襄阳运到西安。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可是俺大明在陕北闹饥荒时干了啥?光知道调兵剿贼。
不运粮食过去,贼越剿越多。
大明死的不冤。
明朝前后一共册封了72位亲王,600位以上的郡王。
朱元璋的分封藩王大部分是实权藩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可篡位起家的朱棣剥夺了诸王在封建秩序下的权利和义务,就必然要对诸王的经济特权加以巨额补偿。藩王的养猪模式是朱棣开启的。
猪养的多了,人就难活了。
襄阳就有一头肥猪。
襄王朱翊铭,出生于万历二年,是与万历皇帝平辈的堂兄弟,也是当朝崇祯皇帝的叔爷爷。
湖广老百姓不光每年要提供本折禄米七十二万石供奉万历堂兄弟等宗室花销,还有两百万亩地被摊派供养万历儿子福王。
同时相关农户承担的其他税负并没有减少。
所以,俺大明哪怕“湖广熟,天下足”的地方都没有余粮接济陕北饥荒了。
而清雍正年间,湖广仅卖到江浙的粮食每年约为一千万石。
清中后期,光是襄阳府境内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豆类、高粱、粟谷等旱作物为主,水稻为辅,年产粮食4亿公斤左右。
缺粮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然,抛开事实不谈,大明老百姓还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