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千里跃进那个地方(1 / 2)

[[第42章 千里跃进那个地方

宋献策在原历史线能当李自成的军师,那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除了“嘴炮”功夫外,有多少真本事现在的李自成还不清楚,当然不会随便提拔。

老李安慰说,你要是好好干,七八年后升个巡抚没问题,再往上看你本事。

老宋说,我想为大顺出更大的力,建更多的功劳。

老李想了想说,要不你去南洋开疆拓土,要人给人要钱给钱,顺利的话,二十年后你就可以域外开国。

要是还嫌时间长,那就投入郑芝龙手下,能用多长时间把他招降看你本事。之后一个侯爵稳稳当当。这事要快,不然等他儿子长大怕是不愿投顺。

宋献策不傻,他清楚大统领已经破格给他机会了。要不是听过给功劳巨大人员开国许诺传言,他甚至怀疑短毛是说反话,讥讽他胃口大。

当初他离开老家走在半路还想着要不要投短毛搏一下,投了之后要进言哪些内容。结果到了怀庆一看,人家所做已经远超他想;刚才又聆听了大统领的“洗脑”言论,老宋彻底泄气,自己肚子里那点“足智多谋”毫无卵用了。

域外开国确实吊人胃口,可南洋是好去的吗?宋献策略一琢磨,选择去给郑芝龙当狗头军师。

……

九月底,秋高气爽。

李自成已经做完了出征准备。

因为原定的东战区总兵是刘芳亮,这次南下可能会涉及到皖、赣等地作战,所以调张能的第十二营整体去中条山换防。

还有白旺把袁宗第置换出来,其他人不变。

此次大统领御驾亲征除了本部“御林军”外,加上刘宗敏、刘芳亮、袁宗第、谷可成、哈台吉几部,总兵力两万四千多。

负责联勤保障的赵胜也会随军出征,还会带着多达八千人的民夫大队。

他不光要拉粮食回归,另一个任务是去检查王重新在襄阳、程宗猷在徽州建设的保障中心。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无论如何看重这项工作都不为过。“流寇”打到哪吃到哪,可大顺军已经走向正轨,总让正规军去找粮耽误作战。所以需要有专职人员负责。

尤其大统领曾颁布过《告全军书》,其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夸海口大话——

“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如今第一年快过去了,大顺只在黄河北岸有一小片根据地,南方也要加把力了。不然所谓的“两年反攻”纯属玩笑。

十月初一,大顺军在怀庆府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队伍检阅过后直接开往黄河边,就地修整一晚,第二日顺利跨过连夜架设起的浮桥抵达孟津。

看守渡口的百十来个防兵在睡梦中做了俘虏,顺军如入无人之境。

孟津城头上的知县张尔葆迷茫了。

王铎的兄弟王鑨、王镛倒是暗暗欢欣鼓舞,大顺果然成器,这军威平生难见。

举人李际期安慰县太爷,流寇并不停留,看来县城无恙。不过为防万一,学生愿意出城劝劝贼人。

张尔葆心说,你他爸的其实是想找机会去投贼吧?

孟津穷,近年有一半穷人跑去了黄河对岸,树挪死人挪活。甚至还有些胆肥的小地主愿意用孟津十亩田换怀庆一亩田,居然没人干。搞的人家只能变卖完孟津家产去投了流贼。

别说一般人,张知县本人都偷偷溜过河一次。怀庆府那边的光景真和传言一样,物阜民丰。“伪顺”还在搞什么“县县通”的大工程,官道修的那叫一个平坦,据说明年还要铺设水泥路面。

老张和王铎的交情一般,所以他压根不清楚短毛大统领就是曾经花大钱给孟津修过黄河堤的“圣僧”。

至于他曾得到的那块青铜“七杀碑”,确定里面是空心,藏了什么东西。不过张尔葆谨慎的不敢打开,已经把碑运回老家妥善安置了。

城外大顺军旗帜招展,过去一队一队又一队,绵延几里地。

张尔葆愣神的工夫,李际期抬手一指,“老爷快看!”

一队步兵后面跟随着黄灿灿一串队伍,等他们走近了再看,打头的骑兵穿着黄马甲,扛着黄龙旗,雄赳赳气昂昂。

李际期舔了舔嘴唇,“听说这是匪首的御林军。老爷用望远镜看看,说不准短毛就在里面。”

张尔葆举起望远镜仔细搜寻一番,看不太清楚,而且队伍里的人穿戴一模一样,没找到哪个是匪首。

绵延几里地的“流寇”队伍总算过完了,张知县松了口气。爱咋咋地吧,不来打我就行。

当天傍晚,大顺军在洛阳城外扎营。

城内一片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