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把步子迈大一点(1 / 2)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腊月十六,胡逸这支小队伴着皎洁的月光一路狂奔。

到后面,一人牵着一匹马奔跑在乡间大路上。

六条腿果然比四条腿跑的更快。

马匹轻松了,就是人累的慌。

带路的前驿卒王小溪感觉已经到了极限点,那个难受劲儿就甭提了,呼吸不畅腿软乏力,表情痛苦五官挪位。

胡逸不停给他打气——

“调整好呼吸,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把步子迈大一点,再大一点。”

“……”

可是王小溪无论如何呼吸总也调整不好,只觉得喉咙发干呼吸困难。

“队队队长,我我我我我不行行,我受不了啦!”

“再坚持一下……”

胡逸可谓是操碎了心,使尽了招儿,或推或拉或打或骂,可王小溪已经到了极限,实在迈不开腿了。

“不行了不行了……”

王小溪气喘如牛,停下脚步。

胡逸只得下令,“全体休息十分钟。”

王小溪耳朵挺灵,随即问了句,“队长,十分钟是多久。”

“不到1刻。”

胡逸划着火柴看了下表,“现在到哪了?”

王小溪回道:“差不多再有四里地到蒋口镇,到永城县还有四十里。”

时间倒是有富裕。

胡逸松了口气,笑着说道:“你这就不喘大气了?恢复的快啊!”

“队长,我没偷懒,真跑不动了。”王小溪一脸尴尬,好在大半夜的别人也看不出来。

怎么说都是驿卒出身,长跑还是有两下子。王小溪刚才累是真累,不过也算偷奸耍滑了。

胡逸点头夸道:“还不错了,2刻跑了十里地。我刚入大顺军时都达不到这速度。那会儿真是练惨了,天天尿血。”

王小溪惊道:“不会每天都要跑十里吧?大顺军要求这么高?”

胡逸解释道:“那也没有。普通大顺兵每十天练一次,只有大统领的御林军三天跑一次。分轻装和负重。负重跑要背着四十多斤的东西,十里地两刻跑完算合格。”

“要命啊……”王小溪直咂舌。

驿卒有马代步;铺兵虽然靠腿,但也并不是三天两头都有紧急公文,平时没那么累。

大顺军三天跑一次负重十里地,整个大明上百万兵员里都找不出几个合格兵。

之所以将越野的长度设置为五公里,这里面也是有说法的。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那个烽火台就是五公里一个,平常都是以狼烟示警,事逢紧急也便于守台兵跑步传递信息。

明朝全国共设急递铺一万四千余所,这个急递铺也是五公里一个,专司传递官方文书,接力走递昼夜不停。(历朝历代度量衡不同,这里算近似值。)

经过一场场战争的检验,军事家们得出一个结论:两军对垒进攻与避让的安全值大约就是五公里。

从运动学角度来讲,五公里作为中跑的上限和长跑的下限,正好处于人的体能临界点。

武装越野若是超过五公里,会导致体力透支甚至脱水昏厥。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若是少于五公里,又无法达到战术训练的需要。

所以五公里的距离是一个可塑的“最佳值”。

长久的训练增加体能才会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好的体能,而且在撤退的时候也为自己增加了最大的存活可能性。

王小溪听完之后不由感慨,“大顺兵如此之强,这天下谁还能挡得住?”

胡逸从兜里掏出几块奶糖、猪油糖,“来,尝尝咱们的军粮……”

月上中天。

这一支大顺突袭队休息完后再次启程。

时间还早,众人骑着马慢悠悠晃着不急,也为节省点体力。

凌晨时分,他们已经赶到了永城县外十里铺。

五六个铺兵在睡梦中做了俘虏。

永城是个好地方。

永城芒山在汉代及其以前的史籍里叫砀山。自司马迁写《史记》后,才有芒砀山的称谓。

刘邦在这里砍过一条蛇。

还有说曹操和华佗的故里也是永城。

太久远的人物不提了。

永城在明代还出了两个皇后。

张皇后,张麒之女。朱元璋洪武十六年封燕太子妃,也就是朱高炽老婆。明成祖永乐二年封为皇太子妃。

朱高炽即位,她被册封为皇后。

孙皇后他爹在明成祖时任永城县主薄,遂入籍永城县。成祖永乐八年,皇太孙朱瞻基12岁,成祖即开始为其选妃。

在张皇后提议之下,10岁的孙皇后入宫了。后来还生了个皇帝朱祁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两位皇后的家族从此兴旺发达,亲戚世代为官就不说了,光是在永城县御赐的田地就各有十多万亩。

后人也就安心当个土财主,没啥上进心了。要说永城真正厉害的人物,那要算丁魁楚、丁启睿、练国事、刘超等人,还可以加个宋献策,其他小官就不提了。

还有发祥于永城的捻军,还有孙殿英等等就不乱入了。

丁魁楚去年升任保定巡抚,原历史线七年升兵部侍郎,代傅宗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崇祯九年时因未能抵御阿济格所率的清军进犯,丁魁楚被遣戍边卫。

崇祯十一年,老丁向朝廷交纳饷银,获释回乡。

南明时,丁魁楚被起用为总督河楠、湖广兼巡抚承天等地。不久加兵部尚书衔总督两广。

弘光帝被俘后,丁魁楚投奔隆武帝。隆武帝遇害,丁魁楚与广稀巡抚瞿式耜、兵部尚书吕大器共同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于桂琳,年号永历。老丁进东阁大学士,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