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不如趁机对其他流贼下手(2 / 2)

“……”王铎这下不敢瞎开口了。

李自成写完之后开口道:“老王,我要赞扬你。你能不顾旧文人的旧眼光,敢于走向为工农服务的新路,这是很好的。

不要学那种什么“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做派,要多去描绘雇工、农人的生活。他们在这个世上占了九成九。

吃着老百姓种的粮食,穿着老百姓做的衣服,住着老百姓盖的房子,但是却不去表现他们。试问,那些文人墨客的良心何在?

老王,我大顺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我大顺是为老百姓谋福祉。所以,你这一卷组图画的很好,站的立场很好。”

“多谢大统领赞扬,臣惶恐。”老王这下彻底放松了。这一次马屁拍对了。

李在成又道:“说起旧文人啊,他们一向以儒家的经史子集为正统,翻过来覆过去就是那一套。千百年来就是不停给各种注解,落入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很不好的。

人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在四书五经的框框里打转,要跳出来。先秦时期,有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看看现在,万马齐喑,究可哀。

何况就连孔子也曾曰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王阳明算是个好例子,他创了‘心学’,是一代大家。

然而,‘心学’过于虚无,终究没把道德哲学升格成价值论。他研究的不是人性,不是人本来的面目、不是人类的共性。他研究的是人如何变成圣人,而不是人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他研究下的人,都是传统论中最完美的样子。至于不完美的人要怎么样对待,那王阳明只能说,给这个人讲课,让他变完美不就好了。

王阳明没有留下真正意义上的衣钵弟子,于是他的传人们也大多成了空谈之客。

所以,王阳明的学问不具备普世性,终究还是差了一层。

当然,我并没有看不上王阳明先生,也不是否定王学价值。人家立功立德立言集于一身,千百年后也是一代大家。”

王铎弯腰谦恭道:“大统领所论,发人深省。”

李自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王顿时感觉浑身的骨头都轻了二两,腰弯的更低了。

“老王,就凭你在书法上的本事,将来毫无疑问可以进我大顺的翰林院。论品级也只比尚书稍低一些。不过,你可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大顺朝发展的势头一日千里,正是用人之际,你要紧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上一层楼。”

王铎撩衣摆跪下,“臣此次入京,必潜心苦学,必为大统领效犬马之劳,为我大顺朝建功立业。”

……

打发走王铎,张道濬来汇报初步查出来倒卖粮食的事情。

短短两个月时间,因为那些蛀虫,大顺损失了六七万两银子。

李自成看完调查报告,眉头皱起。

银子是小事,他会成倍拿回来。

这个参与其中的人么,别人也还罢了,牵扯到张献忠的干儿子,这怎么处理?

老张现在还是个护短的人,指望他大义灭亲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跟他翻脸?然后火拼吞并了他的势力?

李自成背着手在屋里踱了几步,沉思不定。

张道濬见状,上前进言,“大统领,臣以为,眼前是个好时机……”

大顺拿下怀庆,正式有了个落脚之处。不过外面包围的明军是越来越多了。

虽然跟他们暂时有了默契,但是不可不防。

张道濬认为,不如跟大明朝廷谈一谈招安的事,当然是假招安,借此迷惑崇祯帝,给自己争取些发展壮大的时间。

对面肯定不傻,谈招安当然会要大顺军拿出诚意。如此,干脆趁机对其他农民军下手……

一石两鸟!

“这个么……”李自成听完之后犹豫了下。

以大顺军当前的实力,把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剿灭,即便有些不容易,应该也不算很困难。

而且明军已经形成合围之势,那帮家伙们想跑都很难逃脱。

只是……

李自成摇摇头,“现在时机还没到……先把这个年过完再说。”

至于张献忠儿子倒卖粮食的事情,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再让他继续薅羊毛,大顺的血都要流干了。

李自成正想着是不是让高杰先去私下找张献忠探探口风……

张献忠的请柬先一步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