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杀出一条血路(2 / 2)

因为当时的人不清楚经济危机的本质,只看到了市场商业过于繁荣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商业不友好,远不如欧洲。

天朝自古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集权专制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农为本便是避免社会动乱的根本。

所以,秦汉以来历代朝廷始终不渝地推行“重农抑商”的独特经济正策。小农经济自给性很强,保守、排他、同时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

在一个历来重农轻商,重生产轻分配,重传统轻创造这样的传统农业社会里,即便曾经出现过大规模商业和贸易,经济表现也不俗,但终究不存在资奔主义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

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利、契约和法治意识是皇权专制的天敌,“资奔主义萌芽”在明清之际的夭折是必然的。

甚至到袁世凯复辟称帝,其中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天朝人被专制太久了,没有抿主思想,需要一个皇帝来带领。

再有就是金融机构的原因。

虽然类似钱庄、票号的金融机构早已经在天朝出现了,但是,它们并没有给商业环境带来特别大的改观。

没有商业银行,资奔家去哪融资贷款扩大经营生产?没有最基础的融资环节,哪有什么资笨主义萌芽?

晚明时期有少数“银行”从事贷款业务,不过规模很有限,而且都是高利贷,对于商业的发展微乎其微。

清朝的货币政策比大明稳健得多,因此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加之清中期稳定的国内环境,钱庄才能在各地开得起分号。

而且,明清大商人赚了钱后往往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买房买地。

在他们眼中,搞商业只是不入流的买卖,唯有土地才是真正的财富。

不过,这一点没啥可指责的。

即使是鹰国新贵族思想的代表弗朗西斯培根,也在他的著作《随笔集》中说出了土地才是财富的根本这样的话。

欧洲早期资奔家和新贵族同样对土地有着强烈的爱好,这一点和天朝商人地主没有任何区别。

好了,说到这里,已经讲清楚了为什么明清两代不可能自发性的进入资奔主义。总而言之,就是国情不同,体质不同。

甚至连所谓的“萌芽”都是不大靠谱的,表面看起来像,但本质上的区别太大了。

至于说鞑子入关后扼杀了明末以来的过渡趋势,自然也不对。

满清入主之初,甚至出现了向传统经济的倒退,例如重征商税,奉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自由开矿等等。

明后期李贽、王夫之和泰州学派的那一点微弱的启蒙思想也被完全压抑。

但是,与此对应的反而是经济的大发展,和一个富足强大胜过了前朝的“康乾盛世”。

如果对比明末和盛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家庭手工厂,如户数织机数等,就会发现其比例和人口的增加是同步的。当热,仅仅在于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

在清朝的前120年中,天朝四倍于欧洲的经济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也是全球第一。

很显然,这并不是由于清朝的“资奔主义”得到了大发展,而是天朝自身的传统经济模式在起作用。

至于闭关锁国——

想当初,列强们冠冕堂皇的说为了通商才不得不和大清开战,其实呢?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亚当·斯密在著作中一直在批驳“行会”,“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等等。

因为当时的鹰国和之后的所有列强全部是在贸易保护中爬起来的。

而那些国家,在发达后无一例外全部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对“贸易保护”横加指责,一副“敢不自由贸易就要弄死你”的架势。

真就是“穷则贸易保护,达则自由贸易”。

虽然“闭关锁国”不对,但是当列强用武力砸开天朝的大门后,小农经济就濒临破产了。

人家从欧洲运来的布匹不但质量好,价格还低。怎么整?甚至人家千里迢迢运来的粮食都更便宜。

另外,白银可以说是大清的法定货币,但是大清本身并不能控制白银来源。你要完全放开口岸,欧洲海量的白银涌进来,那会带来什么影响?

殖民是血腥、野蛮、罪恶、泯灭人性的,这些是必然的。

没有殖民,就没有欧洲的大发展。

既然传统朝代都不能玩那一手,那李自成呢?

毕竟他要新建立的同样是一个皇权专制的大顺国。

区别在于,他的眼光长远一些。

他知道,马尔萨斯陷阱才是真正的血腥、野蛮、罪恶、泯灭人性的。

与其祸害本国子民,不如去殖民,那是对土著的血腥。相比之下,你更愿意选哪个?

当然,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只是人们总结的规律,它没有思想和主观要求的。殖民可不是,制定这个正策的人和殖民者,他们要的就是抢劫和杀戮。

可是,不抢不杀怎么办?

内部矛盾如何化解?能完全依靠自循环解决一切矛盾吗?

欧洲那一票国家能够续命,完全是靠新大陆的发现让社会不稳定因素,比如鹰国李自成、发国张献忠那样的人成为了德雷克、克莱武那样的人。

不然他们早完了。

甚至可以明确地说,任何内卷严重的地区想搞所谓的资奔主义都必将遭遇失败。

因为资奔主义本身就是过去的封建主抛弃了对平民的责任,不择手段实施压榨的制度。

那些严重内卷地区的贫民本来就挣扎在生死线上,面对活不下去的压榨必然起来反抗。

北宋末期南方只是把新生儿溺死自行绝育,到了南宋初期可就出现了各路起义军。明末也一样。如果俺大明有一块新大陆,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至少还可以过去拼一把。

汉武帝倒是发动了对外战争,可是他并没有拿回什么实质利益。抛开解除边患不提,其他方面完全是赔本的。

所以自古有什么穷兵黩武、好战必亡等说法。打仗是赔本买卖。

在汉武帝之前的班超算是有了些新意,完美的反内卷指南,从天天码字抄写文书的社畜到帝国“殖民地总督”。

只是西域还是穷了些,拿回来的好处不够多。

如果像葡萄芽那样,几百几千个人就征服了一片富裕的大陆,你能说他是“好战必亡”?人家赚的海了去了。不光不亡,反而越发强盛了。

好榜样!

所以,李自成怎么才能把大顺国治理好?怎么才能让人人都能吃饱,进而吃好?

内政措施当然要改革,但是有些规律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不好避免的。

比如通货膨胀,或许你可以想办法搞个蓄水池;比如通货紧缩,或许你可以用大放水来解决。

可是以当前条件,市场反馈是很慢的,等你发现了苗头,可能已经晚了。

还有就是土地承载力问题。天朝地盘虽然大,可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可不够多。假如本土只留个五六千万人,那么平均每人少说可以拥有二十亩好田,足够吃了。

所以,大顺国解决内卷的最好方法——

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