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里能看出问题的人,能提出问题的人很多,可是谁都无法解决问题。
他们只能一边痛心疾首,唠叨着国将不国,一边赶紧薅羊毛,纷纷往自己兜里装银子。
明末的大环境就是如此,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宣大总督张宗衡自然也不是白莲花。马士英上任个宣府巡抚还要送出去六千两银子的“潜规则”,宣大总督这把交椅的价格肯定更贵。
你说老子就是不同流合污,就不理会“潜规则”如何?
那你首先就升不上去。
正绩考评都是别人说了算,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行你能如何?你怎么跳过这一步?
哪怕走了狗屎运,既没有破费打点也没有巴结上有力人士,就是顺利升迁上去了。
那之后呢?
一个好汉三个帮。没人帮你,甚至干什么事都有人扯后腿,你能走多远?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可你非要找个白乌鸦,这想法本来就是错的,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爱民如子这是屁话,真要当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清官,在明末这种背景下生存期或许不会超过一年。
比如——
《明史》:传庭死而明亡矣!
对孙传庭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然而——
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寇,各路名将纷纷落马,卢象升一战败亡。当时孙传庭干了啥?他连跟清军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躲着不出。
有一次双方隔河相望,清军几十骑渡河,只是渡河哦,还没等人家上岸,吓的孙传庭部几千“百战兵”落荒而逃。孙营全军崩溃。
崇祯一再要求孙传庭出战,人家就是不出;皇帝让他听杨嗣昌的,他就是不听。孙传庭还说自己耳聋了,要回家休养,丢下军队不干了。他宁愿下狱蹲大牢都不愿听调遣。
这样你说该如何评价老孙?
人都有私心,人都想活命,眼见天要塌了,都想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只要别那么幼稚把真实历史中的人当伟光正主角看,明末的事还是很容易看明白的。
再有,孙传庭出狱后去了陕西。
他在那边清理屯田筹集粮饷,做了些事。
“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
“总计三卫占种逃亡尝追免补各地已清出者,共该起课三千三百二十七顷零,征银三万五千余两。”
“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五千余两,米麦万三千五百余石。”
军屯田是什么人侵占的?孙传庭也只是打了一些小地主,真正的大地主大富绅他惹不起。
他又不傻,知道什么人能动什么人不能惹。
有说在崇祯皇帝强迫之下,让还没做好准备的孙传庭出关打李自成,于是孙悲剧了。
早在崇祯十一年,皇帝就强迫过了,人家孙传庭听了没有?为什么这次就要让崇祯背黑锅?孙传庭要是真不想出关,皇帝能拿他怎么办?
搞的孙传庭成了个悲情英雄。
孙第一次出关是崇祯十五年十月,柿园之役大败,跑回陕西;十六年八月又出潼关,汝州之战再次大败;第三次防守潼关大败才是战死。
而且,第一次出关战败的孙传庭跑回陕西,立马就杀了没有背景的逃跑部将萧慎鼎泄愤。反之首先带头逃跑的左勷,因为老孙忌惮陕西榆林左光先家势力,只能罚左勷赔马两千匹就完事了。
人家孙传庭做人做事拎得清!
对了,孙传庭在陕西刚上任时还拿贺人龙开刀,老贺又没大后台,杀也就杀了。
还有孙传庭杀俘乃至屠城的事暂时也就不提了。
明末,没有白莲花。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