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两个民族的融合(2 / 2)

不过他和李世民的声望是两个层次的。

先说冯智彧。

冯智彧的声望起始于贞观二年蝗灾时那四十万石的粮食,兴盛于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被确定,而现在曲辕犁的事情算是给冯智彧的声望推上了顶峰。

一个人,如果做一件好事儿只能让人们议论一阵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

如果他做了两件好事儿,那么人们就会感叹这个人真的是个好人,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但若是他连着做了三件好事儿,那么这个人的形象就算是完全被确定下来了,基本上一般的流言蜚语是很难撼动这个人的形象的,除非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

所以现在流言蜚语对于冯智彧来说并不可怕,就算是真的有人藏在背后动手脚都不一定能给冯智彧造成形象上的损失。

不管是四十万石粮食、土豆红薯和曲辕犁都是能够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

说得过一点儿,现在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冯智彧要比孔圣人更圣人。

在这个时代,百姓们是读不起书的,孔圣人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存在于道德和传承的层面,但冯智彧对于他们来说是真真正正的处于现实层面的。

一个是已故的圣人,一个是现在能够极大地改变他们困苦的生活且还活着的人。

百姓们不会想那么多,只会选择那个他们认为应该选择的。

所以说冯智彧的影响和孔圣人是没法比的,但就说在百姓们心目中这一点的话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谣言发酵的基础就是人群,没有百姓们在茶余饭后的闲谈这个谣言是发酵不起来的。

如果动手脚的人想要自己推进这个谣言的发酵那就有些太过刻意了,毕竟这种事情如果做得太多的话就太明显了,很容易被人顺藤摸瓜追查到的。

“您就别担心了。”因为知道自己的情况,所以冯智彧对长孙无忌的担心丝毫不在意。

“那些牧民还是很好相处的,说得无知一点的话就是他们虽然对汉人做下了那般恶性但也都是为了生存而已。”

“我知道他们对汉人的伤害是无法抹平的,但我们总归是要给父皇想办法的,所以我们永远都是要直面这个问题的。”

冯智彧说的很直白,也很现实。

他知道前些年甚至是一直追溯到秦汉时期草原对中原的掠夺都是无法抹消的,但他的位置和阵营决定了他看待事情的角度,这事儿由不得他做主。

站在他的立场上就必须要把中原和草原的融合放在第一位,长孙无忌也是一样的。

“所以说,是真的有可能的是吗?”长孙无忌也是叹了口气。

冯智彧都明白的事情他怎么会不明白,只是那个心结一直都不太好跨过就是了。

“有可能的,不过您也应该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双方都各自真诚、负责监管的官员都足够清廉的基础上的,这些关节不论是哪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最后的结果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或许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时间长了弊端肯定会显现出来的。”

对于中原和草原的融合,冯智彧其实并不看好。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